|
|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王立梅 |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专业博士生100091; |
|
|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党制度具有更强的包容力,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
|
关键词 :
政党制度,
和谐社会,
利益表达,
政治参与
|
|
|
[1] |
陶林. 论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35-40. |
[2] |
陶林. 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转型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42-47. |
[3]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4] |
金卉;范晓光. 中产阶层的网络表达:以“微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62-65. |
[5] |
李一.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微博及其健康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57-60. |
[6] |
路向峰;高宏利.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103-103. |
[7] |
相清平. 述略与建议: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4): 57-62. |
[8] |
张玉磊.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防范机制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45-47. |
[9] |
谭琪.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3): 53-57. |
[10] |
张丙宣;彭兵.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3): 58-61. |
[11] |
包学松.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和谐社会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1): 94-96. |
[12] |
秦国涛;徐长安. 和谐精神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5): 88-91. |
[13] |
国庆. 论和谐社会下我国行政救济制度之完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4): 51-54. |
[14] |
张万玲.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行政职能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4): 72-75. |
[15] |
陈立旭;. 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6): 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