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04-01-28
论文
论文
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 以加快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为抓手 推动萧山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
王建满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在新的发展观的指导下 ,萧山工业经济要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 ,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协调 ,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 ,以加快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为抓手 ,推进工业经济在更高的层次上快速协调发展。本文分三部分 ,从统筹发展的高度 ,深化对工业发展新阶段认识 ;以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为载体 ,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营造一流环境 ,为推动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提供保证。
2004 Vol. 1 (1): 4-9 [
摘要
] (
389
) [
PDF
200KB] (
838
)
行业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安蓉泉
20 0 2年是杭州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名次退后一位的一年。在制约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及因素中 ,一个突出症结是杭州释放民间活力、推动行业发展、提高政府效能的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报告对制约杭州行业协会发展的“不到位”因素、行业协会发展不快作用不强的主要问题、几个矛盾现象蕴含的问题、市场体制初期阶段行业协会发展的几个理论认识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对推动杭州行业协会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2004 Vol. 1 (1): 10-16 [
摘要
] (
322
) [
PDF
275KB] (
1048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傅守祥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面向新世纪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 ,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着重分析了浙江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存在的四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把脉诊断。
2004 Vol. 1 (1): 17-21 [
摘要
] (
335
) [
PDF
161KB] (
762
)
未来浙江城镇老年人社区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郅玉玲
在当前的社区活动中 ,相对比较活跃的老年人群体 ,不仅是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同时也是社区服务的主要目标对象。研究城镇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现实需求 ,引导和规范老年社区服务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老年社区服务市场内涵 ,及其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有关实证调查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4 Vol. 1 (1): 22-26 [
摘要
] (
400
) [
PDF
191KB] (
559
)
大都市建设过程中道路交通及其管理对策的研究
张强
随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的顺利实施 ,杭州市进入了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在此期间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不得不加以正视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世界级的难题也摆上了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在对当前杭州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 ,从规划、建设、管理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建设过程道路交通及管理的发展对策。
2004 Vol. 1 (1): 27-31 [
摘要
] (
412
) [
PDF
185KB] (
906
)
论建德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陈群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我国基本政策的直接体现 ,是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战略性手段 ,它包括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本文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出发 ,系统分析了建德市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建德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完善措施。
2004 Vol. 1 (1): 32-37 [
摘要
] (
462
) [
PDF
213KB] (
794
)
当代文化趋势:等级界限的模糊
陈立旭
詹姆逊认为 ,在现代主义的巅峰时期 ,高等文化与大众文化 (或称商业文化 )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美感经验范畴 ,而后现代主义把两者之间的界线彻底取消了。“由于作为全自律空间或界限的文化黯然失色 ,文化本身落入了尘世。”詹姆逊的论断无疑相当准确地描述了西方文化的一个走向 :高等文化与大众文化 (或称商业文化 )、艺术与日常生活界线的消失。文章就此进行了论述。
2004 Vol. 1 (1): 38-42 [
摘要
] (
358
) [
PDF
196KB] (
846
)
从主体间性出发理解认识论问题的必要性
王雅君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而认识要想成为可能 ,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遇。因而 ,认识论必须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之上 ,只有从人的生存状况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理论与实践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主体间性所凸显的正是人的原本的主客未分、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域 ,是一切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真理与价值等的生发之所。
2004 Vol. 1 (1): 43-46 [
摘要
] (
379
) [
PDF
140KB] (
837
)
对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胡序杭
村民自治对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挑战 ,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变革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文章以实地调查为基础 ,对如何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领导 ,如何解决党组织的领导体制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004 Vol. 1 (1): 47-51 [
摘要
] (
470
) [
PDF
168KB] (
826
)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
杨超
社会转型所蕴含的结构性变迁和利益分化的客观趋势 ,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给党更好地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新挑战。应对挑战 ,中国共产党亟需优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 ,加强对多种社会资源的维护与开发 ,以强化自身的领导权威和长期执政地位 ,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
2004 Vol. 1 (1): 52-57 [
摘要
] (
392
) [
PDF
219KB] (
866
)
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新态势新要求及其新问题新对策
周乾松
社区党建是我国基层党建的重点 ,是涉及党建组织体制与工作创新的新实践 ,也是一项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就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本文在社区党建工作调研基础上 ,针对新体制下社区党建出现的新态势新要求 ,着重分析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新问题及其原因 ,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 ,对加强和深化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选择。
2004 Vol. 1 (1): 58-63 [
摘要
] (
454
) [
PDF
196KB] (
837
)
加强共产党员修养坚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
张建华,刘长泽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共产党员修养 ,是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基础课 ,加强共产党员政治和理论修养 ,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 ,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要求 ;加强共产党员思想道德和自身形象修养 ,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量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 ,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 ,学习新理论、领会新思想 ,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也是坚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004 Vol. 1 (1): 64-66 [
摘要
] (
518
) [
PDF
123KB] (
910
)
政府角色和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
阮雯
在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和中介机构各自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从角色的错位走向正确定位 ,需要政府转变职能 ,提高监管能力 ;也需要中介机构加强自律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004 Vol. 1 (1): 67-71 [
摘要
] (
393
) [
PDF
176KB] (
837
)
论美国保险业的竞争和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梁松
当今世界的金融环境正发生剧烈的变化 ,保险业务的国际一体化要求各国的监管机构对监管框架作出调整和回应。本文在对美国保险业的竞争和监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我国未来保险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2004 Vol. 1 (1): 72-75 [
摘要
] (
404
) [
PDF
135KB] (
879
)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要求及其实现
顾耀德
党的十六大对小康理论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 ,以人口控制为条件并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展开 ,应着重缩小生育水平的地区差距 ,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2004 Vol. 1 (1): 76-81 [
摘要
] (
344
) [
PDF
201KB] (
779
)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研究述评
赵红全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 ,该文就中国道德制度现代转型的动力、方向、原则等问题对学界的研究做了概述 ,并对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的困境和出路提出了作者的一点思考。
2004 Vol. 1 (1): 82-87 [
摘要
] (
347
) [
PDF
224KB] (
911
)
志愿精神:在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
商文成
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它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而在培育公民社会中如何处理公民、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始终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回顾“公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流变及当代诠释的基础上 ,指出志愿精神是培育公民社会的有效助推器 ,是构建公民、社会、国家三者良性互动社会模式———“三位一体”体系 (“三位”指公民、社会、国家 :“一体”指公民社会 )的黏合剂。
2004 Vol. 1 (1): 88-92 [
摘要
] (
394
) [
PDF
199KB] (
1246
)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
金岳祥
凯兴斯泰纳是 19世纪后期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创导者和推动者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用的社会公民 ,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实践上通过改传统国民学校为新型劳作学校 ,对劳作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实践场所、教学方法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提出了劳作教育的思想。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教育思潮 ,我们应该运用历史、辨证、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其合理性 ,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004 Vol. 1 (1): 93-96 [
摘要
] (
390
) [
PDF
158KB] (
928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