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 1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7-28
论文
论文
寻找非控制导向的合作制组织
张康之
近代以来的社会是一个逐渐实现了组织化的社会,社会控制也反映在组织之中。可以说,近代以来的组织就是控制导向的组织,所谓“管理就是控制”,所描述的就是组织运行的状况。组织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身的控制;其二,是对环境的控制。组织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控制去实现组织目标。然而,人类在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场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它意味着人类社会再一次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即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控制和组织控制在内的一切控制都陷入了失灵的状态。因此,在社会变革中我们构想出一种新型的行动系统,它就是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将是一个非控制导向的组织,通过合作制组织,我们也将迎来一种非控制导向的社会治理模式。
2014 Vol. 1 (4): 4-12 [
摘要
] (
383
) [
PDF
1058KB] (
740
)
预防选人用人腐败的路径探索——基于杭州的经验分析
高国舫
在所有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为了遏制选人用人腐败,杭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规范初始提名、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等”。但是,毕竟预防选人用人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突破。就杭州所采取的具体预防举措而言,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014 Vol. 1 (4): 13-17 [
摘要
] (
572
) [
PDF
371KB] (
779
)
关系、规范、信任:基层群众工作创新落实的三重维度——对嵊州“民情微群”实践的调查研究
马思远
作为群众工作的一项创新实践,嵊州市“民情微群”在破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时代困境,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影响乡村社会治理方式,重塑基层政治信任方面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以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时代困境为出发点,通过对“民情微群”的要素设计、社会效果、生成动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民情微群”的成功主要是基于对党群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扩大群众参与,构建以民主协商为核心的党群社会资本互动规范,强化为民服务指向不断积累党群社会资本的信任应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
2014 Vol. 1 (4): 18-24 [
摘要
] (
442
) [
PDF
555KB] (
851
)
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调查报告——兼论理论“适足性”问题
林悦齐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足性的清晰认知和坚定信念,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信仰的新要求。问卷抽样分析发现,在认知度上,受访的党员干部对“理论自信”这一提法的认知度适中,但对“理论自信”内涵的认知度偏低;受访者年龄、党龄、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党内任职、在职情况等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性比较显著,而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不大。在信心指数方面,“知道”理论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中,85%的人对坚定理论自信表示“有信心”;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党内任职、在职情况等对坚定理论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性比较显著,而受访者年龄、党龄等对坚定理论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不大。问卷测试座谈和回访发现,不少党员干部在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时,确实还存在种种不够自信的认识或判断,甚至带有似是而非、怀疑、否定的论调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流传。笔者从理论阐释、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2014 Vol. 1 (4): 25-30 [
摘要
] (
592
) [
PDF
873KB] (
771
)
当前国企改革十项政策性建议
夏小林
中国共产党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国企在经济上是坚定的支持我们党的。国企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同呼吸、共命运,是国家发展的火车头,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是我们强大国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质源泉,是我们国家的命门。搞好国企是全党的大事。所以,面对日趋复杂尖锐的形势,在支持国企通过改革做大做强的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同时,要保持政治敏感,头脑清醒,不能为国内外负面舆论绑架。基于此,本文针对现实、政策和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角度提出关于当前国企改革的十项政策性建议。
2014 Vol. 1 (4): 31-36 [
摘要
] (
549
) [
PDF
556KB] (
998
)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投资并购案例研究——以上海国有大企业为例
陈世瑞
从外部获取技术竞争力是当今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上海部分国有大企业进行了旨在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投资并购实践,其中有成败得失。科技并购并不只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具备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的技术路线、并购运作能力、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开放、兼容的企业文化和机制。
2014 Vol. 1 (4): 37-47 [
摘要
] (
428
) [
PDF
735KB] (
943
)
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划分标准的探讨
谈俊;羊芳芳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界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方面达成共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而这需要首先对金融机构进行划分。科学、合理地对金融机构进行划分,有助于明确监管范围,增强监管的针对性,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金融系统和经济的稳定。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2009—2011年相关数据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做了初步探讨。
2014 Vol. 1 (4): 48-54 [
摘要
] (
456
) [
PDF
655KB] (
817
)
论中国模式、中国优势与中国问题
孙继伟
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认知可分为肯定派、否定派和折中派三派。本文应用管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原理,把中国模式概括为“三群制衡、三以突显、一党领国”。中国模式既有优势,也有问题。与美国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的利大于弊、优势大于问题。中国的核心问题不是通常所说的贫富分化、腐败、教育、科技、转型升级、国际关系、民主、法治等,而是价值迷失。
2014 Vol. 1 (4): 55-61 [
摘要
] (
384
) [
PDF
638KB] (
750
)
多重属性共存:基层异地商会运作分析
李强
以改革开放后广泛兴起的社会团体为基础考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公民社会和法团主义两大理论模式展开。文献回顾发现,关于经济社团的经验研究集中反映了上述理论范式的不足。本文以广东省某县级异地温州商会为案例,通过分析该经济社团的典型运作,发现基层异地商会的行动与策略呈现多重属性,兼具利益团体、公益组织和政府助手等多种角色特征。多重属性共存体现了“强国家”背景下基层异地商会运作的复杂性。
2014 Vol. 1 (4): 62-67 [
摘要
] (
391
) [
PDF
665KB] (
815
)
国际反恐立法实践与启示
张驰
随着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的蔓延,恐怖主义理论研究和反恐立法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然而学界对于恐怖主义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恐怖主义理论研究的指向性,也是反恐立法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际通用和各国采用的恐怖主义定义,并引用国际前沿反恐学者Alex P. Schmid的研究成果,综合目前存在的260种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进行多角度解析,结合世界各国在反恐立法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从更宏观的层面为我国当前反恐研究、反恐立法提供参考。
2014 Vol. 1 (4): 68-76 [
摘要
] (
378
) [
PDF
753KB] (
1002
)
仪式恪守与价值异化:农村“亲迎”婚俗的嬗变——基于豫西古村“耍女婿”婚俗的考察
陶自祥
亲迎仪式是整个婚姻缔结礼仪中最具公开性和社会性的一环。在传统社会亲迎仪式中,“耍女婿”是地方性价值规范的展演和农民意义世界的价值体现,它包括了考验女婿人品、检阅女方父母“为人”,以及规训村民遵守地方性价值规范。但是随着社会流动导致村庄不断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席卷农村之后,村庄价值生产能力开始趋于弱化,在此背景下的亲迎仪式已经显得日益功利化,亲迎中的“耍女婿”婚俗仪式看似仍被恪守,但其价值却已异化为了一种仪式各方实现“自利”的工具。亲迎仪式上的“耍女婿”非但不能维系村庄价值规范,反而加速了传统村庄价值规范的瓦解。
2014 Vol. 1 (4): 77-82 [
摘要
] (
400
) [
PDF
666KB] (
837
)
闲暇活动如何影响社会资本——基于ISSP2007-Leisure Time and Sports调查数据的分析
周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有关闲暇活动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选取社会资本的两大要素社会参与、社会信任作为切入点,研究了闲暇活动参与对二者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越高,其社会参与度就越高;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越高,社会信任度就越强。其中,观览型闲暇活动与社交型闲暇活动由于其外倾性对人们的社会参与、社会信任提升的作用最显著,而自我中心型闲暇活动则由于内倾性不利于人们的社会参与、社会信任的提升。
2014 Vol. 1 (4): 83-89 [
摘要
] (
464
) [
PDF
708KB] (
794
)
作家当做真善美的使者——从晓苏先生的《让死者瞑目》说起
王来法
晓苏先生的小说《让死者瞑目》虚构了农民刘元福土改时期错划成地主的故事以及与此相关的刘元福咽气前后的种种“灵异”现象。但是,无论按照当时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根据常理推断,所谓的刘元福“冤案”都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发生在刘元福身上的那些“灵异”现象既没有丝毫的科学根据,也没有任何的事实根据。小说把它们当作普通正常的故事和真实常见的现象来叙述,从内容上讲非真非善非美,从客观效果上讲伤害了读者的心灵。近年来,类似的作品并不罕见。衷心希望作家和编辑出版家担当责任,做真善美的使者。
2014 Vol. 1 (4): 90-96 [
摘要
] (
388
) [
PDF
767KB] (
800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