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中心”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 |
费月 |
费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邮编:311121 |
|
|
摘要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现实中最大的应用价值是提出在政府公共服务的治道变革中,打破单中心的政府服务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内在逻辑关系展开,通过阐述该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以期论证“多中心”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上的适用性。
|
|
关键词 :
治理,
“多中心”治理,
公共服务型政府
|
|
|
[1] [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M].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三联书店,2000. [2] Weller,P.(2000).In Search of Governmence.In David,A.,and M.Keating(Eds.).The Future of Governance.St.Leonards,NSW:Allen&Unwin. [3] [英]罗伯特·罗兹.新的治理[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Pierre,J.(2000).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 Governance.In Pierre(Eds).Debating Governance[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KooimanJ.,and Vliet(1995).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In Kooiman(Eds).Managing Public Organization[M].Sage Publisher Co. [6]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三联书店,2000. [8]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见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美]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 王兴伦.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1). [11] 张成福.论政府治理工具及其选择[J].公共行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3. [12] 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3] [美]M.奥尔森,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 李文星等.地方政府战略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5] [美]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6]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理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三联书店,2000. [17] [美]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夏宏图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 孔繁斌.从限制结社自由到监管公共责任——中国政府社团管制正当性及其制度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5. [19] Bennett(Ed.)(1990).Decentralization,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and Markets:Towards a Post-Welfare Agenda?[M]Oxford:Clarendon Press. [20]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1]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2] 雷宁.法国消防印象[J].山东消防,1999(1). [23] 公安部消防局战训处.世界部分国家志愿消防情况.中国消防网. [24] 胡象明、鲁萍.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M].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5). [25] 张钢、徐贤春.地方政府能力的评价与规划[J].浙江大学学报,2005(2). [26] 张志刚、张吉庆.市场化:政府深化公共服务改革的路径选择[J].实事求是,2005(5). [27] Ribot,J.(2002).African Decentralization:Local Actors,Powers and Accountability.United N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New York:UNRISD.p.5
|
[1]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34-41 . |
[2]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0-68 . |
[3] |
和军;任晓聪;郑伟.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74-80 . |
[4] |
李美希;胡晓红. 论习近平的互联网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21-25 . |
[5] |
黄小钫. 论国家治理的民主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39-44 . |
[6] |
郎晓波. 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与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实践样本[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84-90 . |
[7] |
贺雪峰. 上海的农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4-10 . |
[8] |
姜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大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11-15 . |
[9] |
陈国权;王哲莹. 走向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陈国权教授访谈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34-39 . |
[10] |
张丙宣;苏舟. 乡村社会的总体性治理——以桐乡市的“三治合一”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47-53 . |
[11] |
桂华. “东部地区”村级治理的类型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54-60 . |
[12] |
林辉煌. 从危险管理到风险治理——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转换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61-67 . |
[13] |
王顺. 党建睦邻:社区治理的一种新探索——以江苏宜兴X社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30-35 . |
[14] |
扈映;宋燕敏;陈伟鑫. 农村征地拆迁中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兼论村庄治理中管理与监督环节的缺陷与改进方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63-70 . |
[15] |
刘锐. 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某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1-7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