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底线型上访”——转型期涉法涉诉访的一种分析进路 |
董敬畏 |
董敬畏,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人类学。邮编:311121 |
|
|
摘要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产生原因包括压力型维稳制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造成相对剥夺感加强、成文法与民间习惯的内在张力、价值与信仰的破坏与缺失。“底线型上访”是民众个体对于转型期社会道义公正底线丧失的抗争,也反映了社会失范背景下民众对于重建文化和伦理秩序的渴望。
|
|
关键词 :
底线型上访,
涉法涉诉访,
社会伦理
|
|
|
[1] 于建嵘.当代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2). [2] 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 [3] 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J].社会学研究,2007(5). [4] 董海军.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社会,2008(4). [5]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 孙立平.博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申端锋.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J].开放时代,2010(6). |
[1] |
田孟. 中观视角: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机制研究——以农村区域差异理论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73-79. |
[2] |
祝建华;倪克敏;徐丹彤.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的法定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7-65. |
[3] |
雍正江. 社会流动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孕育[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34-41. |
[4] |
董良. 默顿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辨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44-49. |
[5] |
阮雯. 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救助的实践和创新——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91-95. |
[6] |
李静;柯卉兵. 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43-49. |
[7] |
黄;绚;吴翠萍. 公益事业领域中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动因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1): 44-48. |
[8] |
郎晓波. 从杭州困难群体贫困特点看社会救助政策的完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37-40. |
[9] |
张敏杰.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6): 81-85. |
[10] |
王锡源. 论社会转型时期慈善捐赠机制的完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5): 29-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