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博传播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唐婷;李朝阳 |
唐婷,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级博士生;李朝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邮编:300387 |
|
|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工具,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具有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受众主体性更突出等特点。这既为在互联网络下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虚假信息相伴而生、传统媒体受到冲击、观点非理性表达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健全信息监督和消除机制,提高传统媒体运行效率,引导受众合理表达诉求,从而充分发挥出微博这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平台的作用。
|
|
关键词 :
微博,
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
|
基金资助: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网络民主兴起背景下党的执政安全研究”(TJDJ10-82)中期成果。 |
[1]张跣.微博与公共领域[J].文艺研究,2010(12). [2] 何瑶,陈晓芝.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0(10上半月). [3] 2011社会心态蓝皮书:微博成正在加速的公众风潮[E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1-05/04/content_22492307.htm. [4] 田静.微博评论集纳的当代价值[EB/OL].http://yxk.cn.yahoo.com/articles/20101115/4t74.html [5] 王晓辉.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6] 社会心态蓝皮书:民众对网络媒体低度信任或不信任[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4548729.html.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J].新闻与写作,2010(1). [10] 正视微博 善用微博[EB/OL].http://gd.people.com.cn/GB/123935/123957/14208937.html. [12]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13] 吴玉荣.在虚拟空间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4(4).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 |
冯波;刘亮. 微博中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75-79. |
[2] |
梁春阳. 我国各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的指数法测评——兼析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现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39-49. |
[3] |
郭凯钧. 优秀节俗文化的现状及其精神价值的传承传播——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91-96. |
[4] |
温晓薇. 企业微博应用及其影响力机制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62-68. |
[5] |
刘金红. 中国微博产业发展前景探析——基于SCP范式的拓展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24-30. |
[6] |
董敬畏. 作为一种公共领域表现形式的微博——特征、影响及其困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55-60. |
[7] |
王思齐. 网络政治信息的分享及影响力——以台湾选举经验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43-50. |
[8] |
孙忠良;衣永红.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群众路线的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10-14. |
[9] |
金卉;范晓光. 中产阶层的网络表达:以“微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62-65. |
[10] |
李一.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微博及其健康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57-60. |
[11] |
董金华;毛华栋. 微博及其拟态环境的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61-66. |
[12] |
张自力. 现代医患关系中的信息博弈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66-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