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析中国互联网中的信息权利 |
安耕 |
安耕,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邮编:210093 |
|
|
摘要 在当下的互联网政治研究中,信息权利具备重要的学术价值。简析中国互联网中的信息权利,主要由表达权、监督权和知情权构成。信息权利的落实与政治民主化、政府权威以及国家主权都有着关联关系,保障落实信息权利有助于维护政府权威,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
|
关键词 :
互联网政治,
信息权利,
中国政治
|
|
|
[1] 沙勇忠.基于信息权利的网络信息伦理[J].兰州大学学报,2006(5). [2] 李晓辉.信息权利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 杨智慧.信息权利享有与义务履行[N].学习时报,200-3-23. [4] 蒋永福.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史达.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互动机制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3). [7][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蒋永福.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美]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10]“十三”大报告节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061.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www.gov.cn. [12]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召开?温家宝黄菊作批示[N].人民日报,2006-6-13. [13]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14]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http://www.people.com.cn/GB/209043/210110/13740882.html. [15][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6][美]戴维·E. 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7]阙天舒.中西式电子民主的发展——一种现实性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10(2). [18]商君书·垦令. [19][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0]胡健.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J].社会科学,2004(2). [21]德国新反恐法案因“侵犯隐私”引争议[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9/27/content_6799327.htm. [22][美]基欧汉,[美]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4]翠芳,任中平.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人大建设,2010(1). [25]刘玉珠.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J].求是,2005(1). [26]许英.互联网·公共领域与生活政治——刍议数位民主[J].人文杂志,2002 (2). [27]齐卫平,陈朋.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J].理论探讨,2010(5). [28][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29]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0]余源培,孟文静.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31]胡健.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J] .社会科学,2004(2). |
[1] |
徐浩然. 西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的“价值负载”[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25-30. |
[2] |
田仲勋. 海外大跃进运动研究述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91-95. |
[3] |
徐浩然. 美国“中国学家”的中国政治研究——一项文献史的考察(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90-96. |
[4] |
张树华. 国际视域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4-9. |
[5] |
徐浩然. 美国“中国学家”的中国政治研究——一项文献史的考察(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90-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