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周敦仁、寿进文、汤国维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Robert B. Denhardt, Janet Vinzan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2000, Vol.60, No.6.[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美]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Albert O. Hirschman,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5]George Stigler. Tenable Range of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Federal Expenditure Policy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Stability. Washington.D.C.: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1957:213-219. [6]Erik Robert Lindahl, 1919: Die Gerechtigkeit der Besteuerung (German, translated as Just Taxation: A positive solution, In R. A. Musgrave and A. T. Peacock, eds. Classics in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58) [7] Charles M. 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 64(5), 416-424. [8]此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可参见【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等著,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9]林万龙.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J],农业技术经济,2001(4). [10]徐小青主编,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1]Samuel Paul,Accountability in Public Services: Exit, Voice, and Capture,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1991. [12][美]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左昌盛、周雪莲、常志霄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除了布坎南和塔洛克的著作以外,以下著作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投票机制的代表作:【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M],杨春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Vickrey-Clark-Groves(简称VCG),是以维克里为开创的旨在通过税收定价机制,分析偏好表露机制的一个流派,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主要有:Vickrey, W. (1961):“Counterspeculation,Auctions,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Journal of Finance,16(1),p8–37.Clarke,E.(1971).Multipart pricing of public goods. Public Choice 11:17–33.Groves,T.(1973),“Incentives in Teams,”Econometrica,41,617-631.后人将这种能真实显示需求偏好的机制称为VCG机制,或者这种税制设计为“克拉克-格劳维斯税”。此后,一些学者发展了这一学说,对这种具有高度的个人激励相容机制的特征、过程等进行了研究,如Green Jerry, Jean-Jacque Laffont.(1977),Characterization of satisfactory mechanisms for the revelation of the preferences for public goods. Econometrica 45.pp427-438.和Laffont, J.-J., and D. Martimort (2002):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vol. 1.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以及Smith, V.L. (1979). Incentive compatible experimental processes fo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 V.L. Smith (Ed.),Research in experimental economics, Vol. 1, 59–168.Greenwich, Conn.: JAI Press, Inc. [15]陈金英、王琦.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卢洪友、丁晓安.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退出与意愿表达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6). [16]贺雪峰.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与供给[J].学术月刊,2008(8). [17]张奎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领导科学,2010(7);任勤.完善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与决策机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18]金晓伟.创新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8(4).石弢.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及其完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9]兰世惠.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J],理论导刊,2009(2). [20]贺雪峰.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与供给[J].学术月刊,2008(8).权丽华、崔治龙.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创新探析[J],财会研究,2008(12). [21]刘卫、谭宁.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J].农业经济,2008(5). [22]郭泽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2).邱聪江,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_以浙江省慈溪市的调研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3]吕健丞、李兴华.基于农民需求意愿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08(5).马月、谢福醒,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J].西安社会科学,2010(1). [24]刘远风.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整合机制探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8(17). [25]张要杰.构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村民自治”的视角[N],中国经济时报,2007-6-11. [26]刘宏凯、解西伟.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J].学术交流,2010(3). [27]赵宇.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与供给决策问题分析[J].财政研究,2009(7).官永彬.农村公共物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设计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8]刘卫、谭宁.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J].农业经济,2008(5).张要杰.构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村民自治”的视角[N],中国经济时报,2007-6-11. [29]周青、郑恒峰、黄兴生.取消农业税后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几个县市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30]柳劲松.民族地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研究_基于恩施自治州S县的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J].北方经济,2009(3). [31]张素罗、张义珍.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基于河北保定120个农户的调查[J].经济问题,2007(4). [32]蒋剑勇、胡其昌、王心良.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基于浙江255位农民的调查[J].乡镇经济,2009(6) [33]朱玉春、唐娟莉、郑英宁.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北五省1478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0(2). [34]吕健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的研究——湘南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调查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4). [35]王谦.基于农民视角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合意度和需求程度分析——以山东省三县市的调研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08(3). [36]孙翠清、林万龙.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7]刘洪彬、诸培新、王秋兵.基于农户角度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与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研究——以南京市城乡边缘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9);赵宇.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与供给决策问题分析——理论考察和山东调研[J].《财政研究》2009(7);邱聪江.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以浙江省慈溪市的调研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 [38]闵琪.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论与现实[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9]俞云峰.浙江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研究.浙江社科网.社科成果要报.总第293期. [40]于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2). [41]王春超.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的意愿研究——以广东19个村农户调查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3). [42]王明昊、赵阳.准公共品供给机制与需求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农村公路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9). [43]李聪敏、赵邦宏.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唐山、保定、沧州三地的调查[J].乡镇经济,2008(11). [44]孙翠清、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问题研究——基于农户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