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塑造“革命小农”:人民公社时期新旧制度的博弈机制探析——兼与“理性小农”和“道义小农”的对比分析 |
赵晓峰;李婷 |
赵晓峰,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农民组织化与农业合作化。李婷,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邮编:712100 |
|
|
摘要 人民公社时期,旧的制度消失了,但维系旧制度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却仍然影响着农民的日常行为逻辑,地方传统依然强而有力,瞒产私分等农民“反行为”屡禁不止。为了遏制公社体制的离心力,国家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在规划性社会变迁中摧毁原有制度的合法性,持续不断地改造传统小农思想,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革命小农”。“革命小农”是考察人民公社时期新旧制度博弈机制的关键词。
|
|
关键词 :
革命小农,
人民公社,
宗族意识,
道义小农,
理性小农
|
|
|
[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4]高王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满永.政治与生活:土地改革中的革命日常化[J].开放时代,2010(3). [7]邓宏琴.反省:集体化时代塑造乡村干部群体的运作机制——以山西长治张庄为考察中心》[J].开放时代,2009(12). [8]申端锋.维权与治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30年[J].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 [9]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 .《读书》,2002(7). [10][俄]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肖正洪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1][美]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程立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2][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J].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美]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A].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