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02-05-28

论文
 
      
论文
用“三个代表”思想回答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陈章亮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运用“三个代表”思想回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 ,不断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大任务。
2002 Vol. 1 (3): 4-6 [摘要] ( 390 ) [PDF 105KB] ( 781 )
党校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
郑仓元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与接受性学习相比 ,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它不仅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选择 ,更是党校教学发展的趋势。党校要从增强教师的研究性、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突出管理的科学性上着手 ,积极推进党校的研究性学习 ,以实现党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002 Vol. 1 (3): 7-11 [摘要] ( 418 ) [PDF 169KB] ( 882 )
中国对外经贸流动:趋向与前景
赵伟,吕林星
本文就中国外贸与直接投资流动近年发生的两个变化之特征、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如下看法 :(1)进出口流动变化具有周期性特征 ,但 (2 )直接投资流动变化则具有趋势逆转特征。促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既可以借助规范理论分析找到 ,亦可以借助实证研究予以合理解释。
2002 Vol. 1 (3): 12-15 [摘要] ( 400 ) [PDF 189KB] ( 735 )
加入WTO后杭州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阮重晖
利用外资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入WTO后 ,我国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还将不断深入 ,效应逐步显现。因此 ,对我市利用外资的思路作些调整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利用外资的新特点、新趋势出发 ,提出新形势下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路和举措。
2002 Vol. 1 (3): 16-19 [摘要] ( 439 ) [PDF 161KB] ( 702 )
以社区为依托深入开展城市新家庭计划活动——社区建设与城市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研究
顾耀德,徐培林,叶国平,李双剑,徐晖
新家庭计划活动由浙江首创并率先在浙江农村展开 ,且卓有成效。随着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城市也有必要开展这一活动。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为这一活动提供了载体和依托。在计划生育管理上 ,也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
2002 Vol. 1 (3): 20-24 [摘要] ( 440 ) [PDF 189KB] ( 968 )
试论把杭州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推向市场
王晓灵
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 ,是新形势下解决城市治安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是落实社会综合治安治理的有效载体。本文揭示了杭州创安全文明小区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了把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推向市场的客观理由 ,进而把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推向市场的具体运作思路。
2002 Vol. 1 (3): 25-27 [摘要] ( 411 ) [PDF 115KB] ( 818 )
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探讨——以临安市为例
冯雅琴,潘永成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经过一定历史酿造 ,具有独特色彩和风格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要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研究特色文化 ,取其精华 ,不断创新 ,使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用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结合临安实际 ,对特色文化及其建设作一探讨。
2002 Vol. 1 (3): 28-30 [摘要] ( 399 ) [PDF 129KB] ( 819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几个价值问题
孙美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 ,而且是一场全方位的价值转换。这一转换表现为社会运作的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走出以政治和权力为最高甚至唯一根据的历史误区 ,实现价值的全面归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产生强大的文化辐射 ,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一种“准市场”机制 ,使得评价、选择等价值驱动向自然无为的机制发展。
2002 Vol. 1 (3): 31-34 [摘要] ( 403 ) [PDF 134KB] ( 794 )
谈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李永刚
经济发展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主体活动 ,从这一视角看 ,经济学也应是一门关于人的需求、人的经济活动、人的发展问题的“人学” ,而不纯粹是关于生产要素配置、运动及相互关系的“物学”。现代经济发展表现出某种偏离人类利益的倾向 ,现代经济学也发展了一种重物轻人把人物化的理论构架。对此应该加以纠正和更新。经济学应该重视对人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层人格需求的研究 ,建立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中心的新的理论均衡模型。
2002 Vol. 1 (3): 35-38 [摘要] ( 406 ) [PDF 146KB] ( 908 )
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困境的理性思考
杜洪梅
被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滑坡”现象实际上就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固然与社会转型有关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深蕴于既有道德自身。本文从道德实践的两难问题、道德成本与收益的严重背离、道德层次的缺位、道德规范的错位、道德理念的缺失及道德评价的失范等方面对当前道德困境问题进行了思考。
2002 Vol. 1 (3): 39-41 [摘要] ( 409 ) [PDF 120KB] ( 782 )
城市文化解读五题
曹文彪
本文借助于对当代城市的各种文化现象的解读指出 :城市必须尽可能地设法保存她的各种有形的历史 ;今天城市里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对商品表达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的消费 ;由霓虹灯所营造成的世界 ,乃是一个与白天迥然有别的感性化的并且因此颇具诱惑力的世界 ;人流或许可以被视为最能体现都市特色的、奇特的风景线 ;麦当劳快餐业无疑是当代城市生活日趋合理化的最集中的体现 ,同时反过来又加深和加快了这种合理化的程度与速度。
2002 Vol. 1 (3): 42-45 [摘要] ( 420 ) [PDF 324KB] ( 919 )
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
金勇兴
古村落民居的文化是建立在民居物质建筑基础上的精神属性总和的反映。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数量多而且保存完整 ,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不仅体现了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独特的生存环境 ,而且反映了先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形态、思维方式及居住功能等充分认识。本文从文化功能和价值角度 ,对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人文资源进行分析 ,来揭示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只有深入认识以山水为纽带的自然艺术文脉 ,才能有利于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升华 ,进而展示山水资源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
2002 Vol. 1 (3): 46-50 [摘要] ( 398 ) [PDF 264KB] ( 1032 )
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
李一平
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从源头上降低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 ;对于突发性群体矛盾的处理 ,要讲究策略 ,具体应把握“快、稳、化、活、公、清”六字方针。
2002 Vol. 1 (3): 51-54 [摘要] ( 582 ) [PDF 147KB] ( 952 )
基层社会的分权是如何进行的——对东南沿海D镇征税过程的政治社会学考察
章伟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轨和政治改革的多重压力下 ,基层社会正在进行着意义深刻的权力重新配置过程 ,乡村政治精英通过对国家与村社两种话语的操控与支配 ,竞争上与国家共同管制现代经济领域的地位 ,并且深刻地改变了基层政权的权力运作方式。国家将管制技术精密化 ,不自觉地导致了政治资源利用的单一化。与村社保持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平衡是基层改革的必然路径。
2002 Vol. 1 (3): 55-61 [摘要] ( 414 ) [PDF 259KB] ( 775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性质、关系和地位
李婷
本文认为 ,全面地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要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当前 ,执政党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 ,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本上说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必要性 ,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 ,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 ,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 ,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 ;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 ,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 ;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 ,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 ;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 ,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2002 Vol. 1 (3): 62-64 [摘要] ( 444 ) [PDF 116KB] ( 1014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