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 1卷 5期
刊出日期:2006-09-28
论文
论文
杭州以生活品质主导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和给定条件
安蓉泉;
2006 Vol. 1 (5): 4-5 [
摘要
] (
477
) [
PDF
65KB] (
859
)
提升生活品质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邵德兴;
2006 Vol. 1 (5): 6-7 [
摘要
] (
491
) [
PDF
73KB] (
885
)
对当前提升生活品质相关认识的辩析
包学松;
2006 Vol. 1 (5): 8-9 [
摘要
] (
338
) [
PDF
69KB] (
824
)
杭州人生活品质与杭州人文特色的良性互动
陈宁;
2006 Vol. 1 (5): 10-12 [
摘要
] (
237
) [
PDF
99KB] (
1033
)
艺术地生活 诗意地栖居——论生活品质提升与生活理念的转换
段昆仑;
2006 Vol. 1 (5): 13-15 [
摘要
] (
467
) [
PDF
97KB] (
571
)
提升生活品质的三个基础
姚如青;
2006 Vol. 1 (5): 15-16 [
摘要
] (
451
) [
PDF
68KB] (
672
)
感受日本人的生活品质
周旭霞;
2006 Vol. 1 (5): 17-18 [
摘要
] (
260
) [
PDF
69KB] (
929
)
继承和创新:江泽民和邓小平发展观之比较
郑仓元;
发展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一条主线,江泽民和邓小平在发展地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主体、发展关键等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江泽民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新。
2006 Vol. 1 (5): 19-27 [
摘要
] (
364
) [
PDF
258KB] (
968
)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释义
陈章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但时下对它的理解尚存歧义,包括马克思是否有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它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关系,也有人把以人为本归结为以人民为本,后者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仅从政策层面进行解读,仍有以偏概全之弊。应着重从理念层面、实践反思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对以人为本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和释义。
2006 Vol. 1 (5): 28-33 [
摘要
] (
377
) [
PDF
185KB] (
967
)
论党的先进性建设
韩庆祥;梁敏;
深入理解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体现;不断探讨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根据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在思想、制度、能力和政治建设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2006 Vol. 1 (5): 34-39 [
摘要
] (
511
) [
PDF
192KB] (
794
)
关于毛泽东思想若干问题的再思考——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
雷云;
从毛泽东思想酝酿、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它囊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历史时期。从建国后到他去世,他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原则、策略,从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就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过大量的论述。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都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失误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问题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和解决途径问题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问题上。
2006 Vol. 1 (5): 40-45 [
摘要
] (
377
) [
PDF
192KB] (
897
)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超越
高国舫;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共同的终身目标。站在伟人肩上,邓小平以自己的睿智和勇气在现代化之目标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及现代化系统设置上实现了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超越,从而为跨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 Vol. 1 (5): 46-49 [
摘要
] (
394
) [
PDF
130KB] (
789
)
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
方秀云;
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是我国现今主要的养老模式,而后者又可分为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基本模式。相比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社区是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也是社会化养老的主要阵地,因此,社区在实施居家养老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在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发展现代社区服务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社区居家养老途径。
2006 Vol. 1 (5): 50-54 [
摘要
] (
287
) [
PDF
174KB] (
1239
)
关于萧山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点思考
陈赛权;
文章认为,作为现在的中青年人也即未来的老年人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自力养老的理念,做到未“老”绸缪,尽早对几十年后的老年生活进行理性安排。要巩固家庭养老功能,确保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考虑提高社会养老的成分,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像萧山这种经济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低门槛、广覆盖、低保障”的农民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要通过增加和强化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构、拓展和深化“星光计划”、探索和建立养老服务储备制度、组建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提倡和鼓励老年群体之间开展互助服务等举措来构筑和夯实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
2006 Vol. 1 (5): 55-59 [
摘要
] (
472
) [
PDF
176KB] (
951
)
公平和效率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课题
刘勇;
经济基础的和谐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协调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要反对片面追求效率,防止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目前,由于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缺乏深刻的反思,忽略了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协调问题,使得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增长,社会矛盾出现了有被激化的趋势。论述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及其发展的严重危害,探讨在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保障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6 Vol. 1 (5): 60-65 [
摘要
] (
259
) [
PDF
204KB] (
907
)
关于集镇社区居民娱乐方式的思考——以A集镇社区为例
王明;
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某集镇社区为调查对象,在回顾以往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来考察集镇社区居民娱乐方式的现状。本文考察了该集镇居民娱乐方式的现状以及呈现的特点,并以此为据来深入分析集镇社区娱乐中出现的变化与问题,试图从与娱乐紧密相连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出发,对集镇社区居民娱乐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社会学解释。
2006 Vol. 1 (5): 66-71 [
摘要
] (
396
) [
PDF
224KB] (
990
)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初探
陈觅;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提升社区文化水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有政府重视,机构健全,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硬件建设,阵地意识,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贴近群众,改革创新,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活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深入发展,一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建设社区文化的自觉性;二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设施建设,做好社区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三要创新文化活动方式与建设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四要重视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
2006 Vol. 1 (5): 72-74 [
摘要
] (
297
) [
PDF
119KB] (
1053
)
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肖剑忠;
当前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利用率不高并存,农民文化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队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削弱;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数量较少、活动不多,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受到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保障不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应当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农村文化示范户;举办农村文化演出洽谈会和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的各类文化经营活动以促进杭州的农村文化建设。
2006 Vol. 1 (5): 75-79 [
摘要
] (
342
) [
PDF
168KB] (
872
)
浅议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潘新新;王建明;
社会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要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经营管理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06 Vol. 1 (5): 80-83 [
摘要
] (
342
) [
PDF
139KB] (
863
)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葛彩虹;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具有质、量、度三方面特征和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突出问题,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的分析,提出了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当标本兼治、从外部宏观和内部微观去进行治理。
2006 Vol. 1 (5): 84-88 [
摘要
] (
326
) [
PDF
195KB] (
897
)
罪刑法定与类推制度
叶泽有;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其基本精神价值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禁止类推”是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之一。“类推”概念只能用以指代“类推适用”,而不能演绎出“类推解释”。从“罪刑法定”和“法律解释必须在文义所及的范围内为之”的基本理念出发,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上不排斥任何一种解释方法。以此视角审视李宁组织卖淫案所引发的罪刑法定与类推制度的争论,可能会给我们一点有意义的启发。
2006 Vol. 1 (5): 89-93 [
摘要
] (
261
) [
PDF
176KB] (
955
)
对村委会选举引发诉讼案件的思考
肖洪武;
目前,因村委会选举引发的诉讼案件日渐增多。文章基于对村委会选举引发诉讼案件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解决此类纠纷和诉讼的相关措施,以期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006 Vol. 1 (5): 94-96 [
摘要
] (
234
) [
PDF
113KB] (
961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