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 1卷 5期
刊出日期:2003-09-28

论文
 
      
论文
从巩固发展执政党的高度认识“三个代表”的必然性
陈章亮
本文从执政党的定位、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执政为民 ,即巩固发展执政党地位的高度 ,探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从革命党向执政党全面转变的最终完成。党的先进性历史地、具体地决定它的内容的多方面性 ,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文化是决定性的东西。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贯彻及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根本任务。
2003 Vol. 1 (5): 4-7 [摘要] ( 429 ) [PDF 154KB] ( 840 )
江泽民的政治哲学思想初探——兼论三个代表的政治哲学蕴涵
苟志效,齐杏发
江泽民政治哲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江泽民政治哲学的品格 ,江泽民政治哲学的焦点是政治的合法性。研究江泽民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03 Vol. 1 (5): 8-12 [摘要] ( 332 ) [PDF 182KB] ( 820 )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处理城市化与“三农”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于辉达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三农”的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杭州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加快城市化步伐 ,必须处理好城市化与“三农”的几个关系 ,把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管理和保障体系 ,把农业纳入大都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把农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2003 Vol. 1 (5): 13-16 [摘要] ( 447 ) [PDF 148KB] ( 790 )
融入长三角 打造金南翼——试论杭州在“接轨上海”中的发展之策
王水法
进入新世纪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 ,世界经济大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正从珠三角、渤三角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这对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中心城市的杭州的新一轮发展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接轨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 ,成为推动杭州新发展的必解之题。杭州要找准目标定位 ,立足优势 ,扬长避短 ,以推进城市化为基本路径 ,以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为发展的要害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成为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 ,把杭州打造成不可替代的“金南翼”。
2003 Vol. 1 (5): 17-22 [摘要] ( 367 ) [PDF 192KB] ( 601 )
当前杭州市党政干部信息素质基本状况调查
钱家栋
信息素质 ,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文章对杭州地区数百名党政干部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地方党政干部目前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
2003 Vol. 1 (5): 23-27 [摘要] ( 479 ) [PDF 163KB] ( 824 )
论WTO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以杭州为例
柯红波,龚上华
杭州经济发展得益于政府职能转变初显成效 ,当前 ,在WTO条件下 ,深入分析探讨杭州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对顺利实现政府职能与WTO对接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3 Vol. 1 (5): 28-33 [摘要] ( 503 ) [PDF 217KB] ( 736 )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颜廷锐
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顾效率 ,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当代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 ,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2003 Vol. 1 (5): 34-38 [摘要] ( 472 ) [PDF 192KB] ( 1319 )
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政府能力开发问题探析
邵德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现阶段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功能还比较薄弱 ,尤其是政府保障能力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巨大需求之间还不相称 ,亟需加强与完善。本文认为 ,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能力开发 ,提高政府的综合保障能力。
2003 Vol. 1 (5): 39-43 [摘要] ( 516 ) [PDF 192KB] ( 752 )
浅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周德海
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收入由名义工资、普遍福利和特权待遇三部分构成。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要求 ,在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取消目前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广为流行的特权待遇和普遍福利 ,制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标准 ,把许多原先由公款消费的项目变为个人用自己的工资消费。
2003 Vol. 1 (5): 44-46 [摘要] ( 393 ) [PDF 120KB] ( 829 )
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及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刘自新
我国加入WTO后 ,在经济全球化及WTO运行的大背景下 ,一些跨国公司加快与我国民营企业合作。本文以跨国公司的发展新战略为基点 ,分析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及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以加快我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对接” ,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3 Vol. 1 (5): 47-50 [摘要] ( 334 ) [PDF 161KB] ( 788 )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
周旭霞,包学松
透视“非典”危机 ,说明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三个基本框架 ,着重分析了公共财政筹资系统的建设问题 ,提出了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和建立预备费中期预算框架的建议 ,主张采取发行应急专项国债 ,推行公助、共助、自助的财政分担原则以及寻求必要的国际援助等系列措施。
2003 Vol. 1 (5): 51-55 [摘要] ( 398 ) [PDF 177KB] ( 921 )
文化定义现象述论
曾小华
本文认为 ,长期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 ,围绕文化定义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定义现象 ,这个现象反映了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复杂性。因此 ,在研究文化或文化与社会问题时 ,应当充分重视文化定义现象的基本状况 ,以便在文化研究中更清醒地对待文化定义问题以及更精确地给文化下定义。
2003 Vol. 1 (5): 56-62 [摘要] ( 765 ) [PDF 233KB] ( 2192 )
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支撑
刘文俭,赵连营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是对城市核心竞争力各要素进行优化整合的重要支撑力量。城市文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根本因素 ,城市精神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人文文化是城市凝聚力的灵魂 ,文化产业是新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高人文价值和高经济价值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高目标。重视城市文化建设 ,提高城市政府和公民素质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营造城市人文环境 ,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以文化凝聚人心、聚集人才、吸引资本 ,应成为一个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2003 Vol. 1 (5): 63-67 [摘要] ( 335 ) [PDF 163KB] ( 780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对策思考
叶英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 ,对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先进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 ,也是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本文从先进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入手 ,指出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推动我国政治文化发展 ,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思路。
2003 Vol. 1 (5): 68-72 [摘要] ( 510 ) [PDF 208KB] ( 877 )
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心理健康问题
霍团英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 ,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对急剧变化的环境不适应常常会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偏差。不重视心理调适 ,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就难以实现现代化。文章论述了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分析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2003 Vol. 1 (5): 73-75 [摘要] ( 425 ) [PDF 135KB] ( 1040 )
洛克:个人与社会制衡思想初探
王东,邹建锋
个人权利与宗教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制衡关系是政治学说中重要的议题。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洛克较早的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制衡的思想。个人权力对宗教、政治、经济三方面因素产生制约和平衡 ,从而使整个社会与个人达成一种平衡态势。其中 ,个人权力的至上性和不可取消性不仅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时代主题下 ,重温他的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2003 Vol. 1 (5): 76-78 [摘要] ( 350 ) [PDF 111KB] ( 891 )
重新解读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李靖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 ,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 ,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它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这一构想在深层理念上也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 ,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在老子的治国思想中 ,看似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2003 Vol. 1 (5): 79-81 [摘要] ( 393 ) [PDF 140KB] ( 3455 )
试论邓小平的人生态度
罗一华
人生态度是形成人生观的基础。邓小平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 :高举远慕的心态 ;充满理性的思想 ;愈挫愈奋的韧性 ;求真务实的作风。它对于邓小平的人生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 Vol. 1 (5): 82-84 [摘要] ( 351 ) [PDF 124KB] ( 796 )
论“经济人”的伦理定位
杨文华
论文提出“经济人”难以远离伦理支撑的观点 ,从经济人的伦理需求机制、伦理约束机制 ,伦理机制的刚柔相济几方面界定了经济人的伦理坐标 ,并进一步阐明了“经济人”的伦理效用。
2003 Vol. 1 (5): 85-88 [摘要] ( 353 ) [PDF 130KB] ( 768 )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解读亚当·斯密问题的当代价值
潘惠香
“亚当·斯密问题”揭示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市场经济具有道德性 ,其道德性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 ,因而需要建立一种规范的道德体系来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3 Vol. 1 (5): 89-93 [摘要] ( 336 ) [PDF 171KB] ( 664 )
法律适用与法律解释——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8、9条
陈利强
《规定》第 7、 8两条关于法律适用的规定在实践中较难操作 ,其中司法裁判依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相比 ,前者范围太小 ;同时 ,“参照”一词含义模糊 ,需要作出具体的解释。法律解释有专门的原则 ,《规定》第 9条中的解释对象与《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 ,前者范围太窄。
2003 Vol. 1 (5): 94-96 [摘要] ( 415 ) [PDF 135KB] ( 667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