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 1卷 5期
刊出日期:2005-09-28

论文
 
      
论文
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鸿建
发展大文化产业是推进杭州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明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人才工程带动大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2005 Vol. 1 (5): 4-8 [摘要] ( 335 ) [PDF 163KB] ( 742 )
以杭州为例解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魏颖
运用旅游竞争力、因素分析、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根据绩效评估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利用加法模型建立了旅游增加值对经济总量贡献、旅游增加值对财政收入贡献、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总量贡献、旅游国内收入对经济总量贡献、境外旅游人数对社会就业贡献、国内旅游者人数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的6个评价分模型和1个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评估的综合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杭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2005 Vol. 1 (5): 9-14 [摘要] ( 303 ) [PDF 216KB] ( 964 )
油价冲击和利益调整——对于杭州市出租车行业边际成本分担的经济学思考
姚如青,李宗开
出租车运营市场之中乘客、政府、出租车企业和出租车司机关于油价上涨成本的分担而形成的博弈,通过出租车业的市场逻辑、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和出租车业的组织特征分别排除了乘客负担为主的均衡、政府负担为主的均衡和企业负担为主的均衡。但是,出租车业组织特征损害出租车运营市场运行,边际成本以出租车司机负担为主的均衡不是社会最优均衡。只有资本和劳动的独占所有权代替固定租金合同治理结构,才能形成社会最优的成本分担均衡。
2005 Vol. 1 (5): 15-20 [摘要] ( 305 ) [PDF 263KB] ( 579 )
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动力——以杭州动漫产业为例
周旭霞
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以杭州动漫产业为例,分析了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与内外动力因素,从而认为,产业技术、人才、环境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创新精神是产业融合的内动力;政府的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创业环境是产业融合的外动力。
2005 Vol. 1 (5): 21-24 [摘要] ( 369 ) [PDF 146KB] ( 919 )
现代服务业理论与会展旅游开发案例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蒋婷婷
阐明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点,并结合杭州市会展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杭州会展旅游的目标定位———“中国会展名城”及对现有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对策。
2005 Vol. 1 (5): 25-29 [摘要] ( 314 ) [PDF 178KB] ( 895 )
萧山妇女地位调查
张敏杰
通过抽样调查,本文以大量扎实可靠的数据,从经济、教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等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妇女事业发展和妇女地位普遍提高的状况。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萧山妇女的社会地位处于较高的水平。文章分析了萧山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的相关因素,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妇女事业与社会经济事业同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5 Vol. 1 (5): 30-35 [摘要] ( 312 ) [PDF 201KB] ( 726 )
有关萧山区知识分子现状的分析
王小燕,戚震南
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通过实证研究,从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注、选举态度、收入与工作状况、知识更新情况、社会地位与自我社会定位等方面分析知识分子的现状,以期丰富知识分子研究的经验资料。
2005 Vol. 1 (5): 36-40 [摘要] ( 320 ) [PDF 204KB] ( 755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智慧
陈章亮
首先应用认识与实践、抽象与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认识论,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设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其次,从对立统一、相对与绝对以及矛盾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阐明在扬弃不和谐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最后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历史观,说明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归宿。
2005 Vol. 1 (5): 41-46 [摘要] ( 339 ) [PDF 194KB] ( 730 )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构的两个基本条件
邵德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构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干预,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在重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益基础、解决农民合作医疗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强化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供给,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2005 Vol. 1 (5): 47-51 [摘要] ( 366 ) [PDF 160KB] ( 763 )
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 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李一平
加快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既要重视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正式制度的创新,又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由于城郊农民的市民化改造,是在小农社会文化遗产颇为丰富的文化土壤中进行的,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必然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复制”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根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拖曳城郊农民市民化后腿的消极因素,推进有助于城郊农民市民化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城市化建设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通过对城郊农民进行现代城市文明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文化、技术、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社区理念等重新进行强化性塑造,努力营造现代城市文化氛围,创新非正式制度。
2005 Vol. 1 (5): 52-55 [摘要] ( 416 ) [PDF 165KB] ( 839 )
村民自治中的村官官僚化趋势探究
万雪芬
通过对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村民自治中村干部群体的分析,对村官官僚化在农村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对村官官僚化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探究中国最底一级行政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中国基层政权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和线索。
2005 Vol. 1 (5): 56-61 [摘要] ( 308 ) [PDF 203KB] ( 729 )
乡村政治文化:历史变迁与时代选择
徐理响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概括地把乡村政治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保守、落后、封闭为特征的传统乡村政治文化,建国后应变、异化了的乡村政治文化和嬗变、选择下的当代乡村政治文化,指出乡村政治文化建设的未来指向和培育村民正确的政治认知、积极的政治情感和合理的政治评价模式。
2005 Vol. 1 (5): 62-65 [摘要] ( 317 ) [PDF 142KB] ( 804 )
第三只眼看苏州模式
马丽平
苏州依赖外来资本,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苏州的超常规发展并没有赢得一片叫好声,相反引起了许多质疑声,苏州模式是否可复制?苏州模式可否推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2005 Vol. 1 (5): 66-70 [摘要] ( 324 ) [PDF 169KB] ( 762 )
青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做法与启示
马秀贞,刘文俭
青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走出去”战略中走了在全国前列。海尔、海信、青啤等大企业,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成功“走出去”;工程承包企业通过打造海外品牌“走出去”;中小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中打造专业化品牌“走出去”。而政府部门是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助力器。本文对青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做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2005 Vol. 1 (5): 71-74 [摘要] ( 314 ) [PDF 145KB] ( 722 )
我国的都市化现状及其推进战略研究——以宁波为例的实证分析
赵全军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都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市化战略的推行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和必然要求。所以,在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世界都市化”时代的条件下,快速、有序地提升我国的都市化水平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对我国都市化现状客观、准确的认识和对其未来进程清晰、科学的规划则是成功推进我国都市化进程,顺利提升我国都市化水平的前提条件和客观要求。为了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本文特选取了宁波———这个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东南沿海城市作为分析的样本,以求抛“砖”引“玉”。
2005 Vol. 1 (5): 75-79 [摘要] ( 434 ) [PDF 187KB] ( 726 )
论文化变迁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
曾小华
本文对文化与制度的互动进行了论述。文章的观点表明,文化与制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说明,文化与制度是相通的,文化也好,制度也好,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极强的。从这个意义上观察文化与制度,尤其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变迁或制度变迁是在文化与制度的互动中演进的。文化变迁也好,制度变迁也好,在许多情况下若缺少了相应的文化与制度动因,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2005 Vol. 1 (5): 80-84 [摘要] ( 333 ) [PDF 165KB] ( 908 )
论当今实践“孝道”之难点及对策
陈赛权
“孝”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创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更加迫切呼唤和需要“孝道”。本文首先探讨了当今实践“孝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讨论了当今实践“孝道”的难点所在,主要包括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革新及家庭模式的变迁;最后,提出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福利和干部考核任用方面的七条对策。
2005 Vol. 1 (5): 85-88 [摘要] ( 318 ) [PDF 143KB] ( 782 )
浅议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
蔡岷雯
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告诉我们,数学工具是经济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认定数学能以其特有的、严密的特性为经济学提供论证的功能和计量的方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辩证地看待在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运用。
2005 Vol. 1 (5): 89-91 [摘要] ( 321 ) [PDF 118KB] ( 818 )
县级党校研究式教学的探讨
姜北方
研究式教学是县级党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党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它适应了当前党校教学内容的要求,体现了党校学员的特点,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对以“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学员理清思路、优化思维、提高素质。党校研究式教学要从确定研究课题、优化教学设计、指导自学预习、开展讨论交流、深入社会调查、组织参观考察和形成研究成果等七个方面入手,以实现党校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2005 Vol. 1 (5): 92-96 [摘要] ( 474 ) [PDF 215KB] ( 839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