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 1卷 6期
刊出日期:2004-11-28

论文
 
      
论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策议程转型
林体,邬泽天
在改革攻坚阶段提出建设党的执政能力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持续获得合法性资源。执政能力的提升和合法性的获得最终要落实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策议程作为政策制定的第一个步骤 ,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决定着什么问题将会进入决策领域并转化为政策输出。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公民走向非政治化以及全球的治理要求和趋势 ,促使我国的政策议程由原来的正式议程向公众议程转型。
2004 Vol. 1 (6): 4-7 [摘要] ( 532 ) [PDF 163KB] ( 931 )
略论实现党的民主执政
陈其良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党的民主执政又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从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出发 ,提示了实现党的民主执政的重大意义 ,并对如何实现党的民主执政作了具体分析。
2004 Vol. 1 (6): 8-12 [摘要] ( 560 ) [PDF 175KB] ( 896 )
创新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地位
陈超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对党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 ,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 ,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 ,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等方面进行党的执政创新 ,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问题。
2004 Vol. 1 (6): 13-16 [摘要] ( 564 ) [PDF 151KB] ( 931 )
城市边缘区党的执政方式问题论析——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史艺军,马桂萍
通过对大连市甘井子区进行社会调查与资料分析 ,阐述城市边缘区的基本特征 ,释析大连市甘井子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 ,并就城市边缘区基层党组织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问题 ,从党组织的设置、执政理念、工作体制、机制、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基本思路。
2004 Vol. 1 (6): 17-20 [摘要] ( 523 ) [PDF 157KB] ( 864 )
差异化:夯实杭州发展支撑点的战略选择——关于深化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郭东风
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这一问题的提出是由于 ,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二是长三角竞争日趋同质化 ,三是杭州发展步入新阶段 ;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应把握三个理念 ,一是文化为根 ,产业为基 ,二是发展为本 ,三是竞合为“桥” ,多赢为“岸” ;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要着重关注三大重点 ,一是产业差异化 ,二是文化差异化 ,三是环境差异化。
2004 Vol. 1 (6): 21-25 [摘要] ( 382 ) [PDF 156KB] ( 884 )
打造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
刘自新
通过对杭州市制造业现状的基本评价 ,提出充分发挥杭州的比较优势 ,打造开放的制造业基地 ,实施制造业全面创新 ,实施“人才兴业” ,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并提出依靠高新技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杭州区域创新能力、政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对策思考。
2004 Vol. 1 (6): 26-30 [摘要] ( 410 ) [PDF 193KB] ( 1022 )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杭州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陈建平,王祖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 ;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域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首先从资本形成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功能这两个维度阐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 ;其次 ,通过对杭州地理区位、产业现状、中心城市功能、金融基本禀赋与特征 ,以及杭州与上海之间联动关系等进行分析 ,论述杭州在中心城市功能逐渐弱化的形势下 ,如何通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来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 ,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
2004 Vol. 1 (6): 31-35 [摘要] ( 438 ) [PDF 184KB] ( 882 )
农村“先富群体”竞选、当选“村官”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建德市乾潭镇为例
钟德智
20 0 2年建德市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浙江省其他地区一样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不少富裕起来的村民积极参加了村委会主任、委员的竞选。农村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工商户、种养殖大户我们称之为农村“先富群体”。“先富群体”参与“村官”竞选且当选比例较高 ,配合“一法两办法”的全面颁布实施以及村民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参选热情的高涨 ,由此引发了一些新问题 ,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建德市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乾潭镇为例 ,对农村“先富群体”参与竞选“村官”的原因、竞选中及当选后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2004 Vol. 1 (6): 36-40 [摘要] ( 373 ) [PDF 183KB] ( 978 )
“宁波帮”再度创业上海滩
龙刚,万媛媛
上海是宁波人的第二故乡 ,自近代以来 ,宁波人揖别故乡 ,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社会创下了不朽的业绩 ,形成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商帮———宁波帮 ;新时期 ,新一代宁波人秉承先辈衣钵 ,在各行各业创造了辉煌业绩 ,再一次崛起申城 ,这是必然的。重新关注和审视这一群体 ,对于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04 Vol. 1 (6): 41-45 [摘要] ( 354 ) [PDF 166KB] ( 886 )
先驱者的睿智与缺失——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之现代审视
胡建
陈独秀在“建党”前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观 ,乃中国近代历史境遇的必然性产物 ,它在质底上是对“俄式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 ,它既禀具前人未能见及的慧识 ,又携有今人引以为憾的缺陷。这具体表现于如下方面 :社会革命之所需———“大众化”还是“化大众” ;无产阶级专政之形式———“全民主义”抑或“精英主义” ;社会主义之质底———“划一的”还是“自由的”。我们今天应依据现代眼光重审这种社会主义观 ,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车之鉴来对待。
2004 Vol. 1 (6): 46-50 [摘要] ( 415 ) [PDF 193KB] ( 728 )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公平问题的思考
陈汉荣
本文从公平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发展观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公平问题的关系 ,提出了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更加注重建立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公平观 ,从而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国经济改革 ,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
2004 Vol. 1 (6): 51-56 [摘要] ( 333 ) [PDF 201KB] ( 886 )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
陶舒亚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途径的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在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党规党法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 ;加强立法工作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加强法制教育。这一重要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 Vol. 1 (6): 57-58,93 [摘要] ( 362 ) [PDF 138KB] ( 845 )
民本主义传统回望
范正宇
民本主义植根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及其伦理型文化土壤之上 ,是中国古代以民众为君国生存利益根本 ,并阐发“固本”以“宁邦”道理的一种政治理论。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其理论实质系左翼王权主义 ;从农业化视角解读 ,其文明史性质可定义为古代世界最系统、最深刻、最实用的农业化管理理论。民本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旨趣判若天壤 ;它和抽象意义的人本主义及西方式民主亦分属不同的文化类型。欲推动民本传统转型为“新民本主义”、并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的执政理念 ,其特异个性及文化局限 ,值得学界审慎把握。
2004 Vol. 1 (6): 59-63,68 [摘要] ( 400 ) [PDF 242KB] ( 1120 )
苏轼治杭的民本思想与实践
段昆仑
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轼在传统儒家学说基础之上 ,融合道、法等各派学说 ,创新出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 ,并在具体的施政实践中对其民本思想做了充分的演绎 ,这其中又以在杭州任上的表现与作为最具有典型性。
2004 Vol. 1 (6): 64-68 [摘要] ( 400 ) [PDF 206KB] ( 860 )
传统诚信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吴建华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一项最重要的规范 ,也是我们今天诚信伦理建设的可贵的道德资源。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 ,积极挖掘传统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2004 Vol. 1 (6): 69-73 [摘要] ( 383 ) [PDF 180KB] ( 1034 )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呼唤四种文化理念
陈宁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持。有四种有利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文化理念在我们的社会上是比较稀缺的 ,因此需要加以倡导 :一是超越功利的文化理念 ,二是宽容文化理念 ,三是合作的文化理念 ,四是平等的文化理念。
2004 Vol. 1 (6): 74-77 [摘要] ( 401 ) [PDF 132KB] ( 884 )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治资源的配置机制
成莉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经济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和利用 ,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和人类文明成果。与经济资源相比 ,人们对政治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显得淡漠许多。为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 ,政治体系及其运作过程必然发生变革 ,政治资源的配置机制也逐渐清晰起来 ,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侧重于表述在现代化进程中 ,人们对政治资源配置问题由冷漠到日益关注的转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利益关系、社会结构、个体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的变动构成了政治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
2004 Vol. 1 (6): 78-82 [摘要] ( 511 ) [PDF 194KB] ( 1007 )
西方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的理念追寻及其反思
詹国彬
20世纪 60年代末以来 ,西方世界普遍兴起了一场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浪潮。引领和支持这场民营化改革的理论主要来自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共服务的安排和生产理论。然而 ,民营化改革的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相反 ,民营化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的同时 ,也凸现出了一些内在的缺陷与不足 ,集中表现在公共价值危机、腐败危机和“顾客”隐语三个方面。通过这种积极的反思 ,不仅深刻地揭示民营化改革的本质 ,也带了给我们相应的启示。
2004 Vol. 1 (6): 83-86 [摘要] ( 509 ) [PDF 174KB] ( 801 )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李合敏,李琳
印度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 10年之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策倾斜 ;创设园区 ,吸引外资 ;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健全法制 ,规范发展等方面的宏观导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4 Vol. 1 (6): 87-91 [摘要] ( 331 ) [PDF 188KB] ( 954 )
“由委任制到民主制”随笔
王河
2004 Vol. 1 (6): 92-93 [摘要] ( 501 ) [PDF 151KB] ( 801 )
学报编辑实践中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邓红
针对学报编辑实践中常见的编辑部著作权的归属问题 ,提出了要依法厘清学报编辑部与学校之间、作者之间、其他相关主体之间著作权归属关系 ,并设法避开著作权法对学报编辑部的权利限制 ,使学报编辑部最大限度地获得学报的著作权。
2004 Vol. 1 (6): 94-96 [摘要] ( 386 ) [PDF 105KB] ( 837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