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07-01-28
论文
论文
都市日常生活的新建构:生活品质与杭州发展研究
陈立旭;汪俊昌
2007 Vol. 1 (1): 1-1 [
摘要
] (
282
) [
PDF
173KB] (
928
)
推进生活品质与杭州特色文化互动要把握好的若干理念
安蓉泉
2007 Vol. 1 (1): 2-2 [
摘要
] (
276
) [
PDF
166KB] (
825
)
“生活品质主导理念”为杭州发展注入活力
陈宁
2007 Vol. 1 (1): 3-3 [
摘要
] (
271
) [
PDF
75KB] (
771
)
文化力细分与生活品质主导战略的关系
范正宇
2007 Vol. 1 (1): 4-4 [
摘要
] (
231
) [
PDF
66KB] (
829
)
创业向生活的回归
姚如青
2007 Vol. 1 (1): 5-5 [
摘要
] (
232
) [
PDF
76KB] (
845
)
夯实生活品质的安全基础
陈小华
2007 Vol. 1 (1): 6-6 [
摘要
] (
228
) [
PDF
174KB] (
806
)
村委会选举程序的社会学分析——浙江经验研究
项辉
在对浙江省几个地方持续3-5年乡村调查的基础上,对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选民资格确认和竞选两个环节作了社会学分析,认为之所以在选举实践中出现各种问题,并不完全是技术层面,即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因,我们还需要从其他视角,如社会学、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之,发现其背后深层次的因素。面对深层次因素,必须规范村委会的选举。
2007 Vol. 1 (1): 7-7 [
摘要
] (
230
) [
PDF
189KB] (
937
)
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其消解——基于信息公开视角
谭和平
从信息公开视角看,信息传播失真引发集群行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零和博弈,信息不公开诱发“自立救济”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基于此,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建设回应性政府,加强舆论性载体的引导和利用、有效实现社会控制,增加沟通信息的“透气孔”、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防止、减缓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冲击的重要举措。
2007 Vol. 1 (1): 8-8 [
摘要
] (
239
) [
PDF
178KB] (
928
)
理性官僚制:公共精神的嵌入
赖诗攀
官僚制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传统官僚制、理性官僚制和嵌入公共精神的理性官僚制。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建构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逻辑基础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困境——效率诉求与民主理念的冲突。突破官僚制、实现公共精神的嵌入需要技术基础的改善和制度规则的改进。
2007 Vol. 1 (1): 9-9 [
摘要
] (
427
) [
PDF
260KB] (
968
)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政府成本解析
杜荧
新公共管理大背景下,要求政府不仅要有高效率,而且还要低成本。但是,由于政府自利性的存在、政府成本观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了中国政府成本居高不下。在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成本观念;重构政府组织,实施绩效评估;改革政府治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加强行政法制约束;改革财政预算制度,创新人事制度;培育发展第三部门,采用先进管理手段,是降低政府成本的对策
2007 Vol. 1 (1): 10-10 [
摘要
] (
240
) [
PDF
184KB] (
848
)
论我国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与互动
黄一涛
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决定我国要加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与互动;两者要建立伙伴关系、做好掌舵政府与划桨部门的定位,同时要加强政府对第三部门的规制,建立健全第三部门的自律、他律与互律机制; 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2007 Vol. 1 (1): 11-11 [
摘要
] (
240
) [
PDF
258KB] (
899
)
论农民合作中的政府有效参与
姜裕富
传统的农民合作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农民合作形式。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压力下,为了个体农民能抗衡市场的风险以及为村庄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必须有效地参与到农民合作组织中,通过立法、指导、培育合作文化等途径,提升农民的合作能力,提高农民的自治水平。
2007 Vol. 1 (1): 12-12 [
摘要
] (
245
) [
PDF
215KB] (
867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的识别与规避
包学松
2002年和2004年中央连续下发了两个重要文件,决定在我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度创新对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直接的积极作用。为了完善这项制度,使其具有可持续性,首先研究了其中的难点问题,即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并从风险的识别、测量和规避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007 Vol. 1 (1): 13-13 [
摘要
] (
243
) [
PDF
162KB] (
840
)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性探究
胡序杭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使村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表现之一是部分地方村级后备干部在选举中大量落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反思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探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2007 Vol. 1 (1): 14-14 [
摘要
] (
234
) [
PDF
160KB] (
842
)
“城乡等值化”: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陈菊根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重城市建设,轻农村发展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显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城乡等值化”的建设理念是: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为此,从农民居住集约化、农民生活和生产基础设施公益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社会保障普及化、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城乡等值化”实现的方式与途径,从而阐明“城乡等值化”是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2007 Vol. 1 (1): 15-15 [
摘要
] (
243
) [
PDF
149KB] (
977
)
退休党员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和主导性实证研究
陈建中
探索依托社区实行社企共管、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企业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党建工作新课题。要在把握企业退休党员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和主导性,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也为今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实行属地管理提供对策思路。
2007 Vol. 1 (1): 16-16 [
摘要
] (
345
) [
PDF
134KB] (
907
)
关于党政干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柯红波
近几年来,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然而,调查显示,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及党政官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知识缺乏、观念陈旧等诸多差距,从而导致在防艾决策及落实政策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项目干预活动,有助于增加党政官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改变其观念态度及行为选择,从而推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2007 Vol. 1 (1): 17-17 [
摘要
] (
311
) [
PDF
204KB] (
867
)
统筹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
陶济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和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和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重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矛盾运动和矛盾过程,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和谐协调地化解矛盾,构建并且完善人和发展的和谐关系、发展实践的和谐关系、党和人民的和谐关系。科学发展是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顺理必然之章。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而且要坚持和谐发展,特别是要统筹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
2007 Vol. 1 (1): 18-18 [
摘要
] (
239
) [
PDF
154KB] (
920
)
古代家庭伦理中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反思
韩一丹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崇尚家庭美德的培育。今天家庭关系已经日益凸现为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美德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道德价值,与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结合并且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2007 Vol. 1 (1): 19-19 [
摘要
] (
327
) [
PDF
114KB] (
927
)
淳安人文精神浅探
宋士和
人文精神是一个地方全面发展的文化支撑。建设现代化的淳安,必须大力培育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一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社会主义现代人文精神。本文认真考证了淳安人文精神的文化背景和特征,深刻分析了淳安人文精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时期淳安精神为“创业奋进、大气开放、具务实、敢干争先”。最后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淳安精神,为融入大都市、建设新淳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2007 Vol. 1 (1): 20-20 [
摘要
] (
236
) [
PDF
149KB] (
1332
)
雅俗共赏话吴山
吴晓昱
吴山凝聚着天、地、人的共同造化,是融山林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具有突出本地风貌和个性特色的风景游览区,在很大程度上充实西湖风景名胜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魅力。
2007 Vol. 1 (1): 21-21 [
摘要
] (
242
) [
PDF
163KB] (
1068
)
温州商人的天赋与科学发展观
郑序
2007 Vol. 1 (1): 22-22 [
摘要
] (
230
) [
PDF
68KB] (
862
)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蔡海榕
2007 Vol. 1 (1): 23-23 [
摘要
] (
232
) [
PDF
75KB] (
891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