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08-05-28
论文
论文
人文素养与品质生活
曹文彪
所谓品质生活就是指优质生活,而所谓优质生活显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而且精神的层面比物质的层面更为重要,因为对于获取优质的生活来说,物质的层面只不过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精神的层面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此外,如果说物质层面的提升基本上依靠主体所具有的一定的经济力量的话,那么精神层面的提升却主要仰赖主体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就事实而言,人文素养的提高比经济力量的增强要困难得多。
2008 Vol. 1 (3): 4-7 [
摘要
] (
361
) [
PDF
0KB] (
22
)
以和谐理念审视人的休闲
季士强
着眼于经济效益的功利休闲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从和谐的理念来看,休闲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和谐统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和谐人性观指导休闲建设。
2008 Vol. 1 (3): 8-11 [
摘要
] (
294
) [
PDF
127KB] (
725
)
坚持“离乡不离土”与“离乡又离土”两手抓 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问题
王国平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实现城市与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杭州是我国城市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解决杭州的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两手抓”分类推进。对于“离乡不离土”的农民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安居乐业”;对于“离乡又离土”的农民工,在一定的前提下,则“以土地指标换城镇户籍、换住房、换社保”的方式,享受与流入地城市城镇居民的“同城待遇”,从而实现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
2008 Vol. 1 (3): 12-21 [
摘要
] (
387
) [
PDF
311KB] (
867
)
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张伟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据这一指导方针,分析了农村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尽探讨了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地域特点,并依据传统文化中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划分,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对杭州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以便大力弘扬杭州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2008 Vol. 1 (3): 22-27 [
摘要
] (
454
) [
PDF
191KB] (
1051
)
村务民主决策的实践——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调研报告
胡序杭
村务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近几年来,杭州市余杭区通过建立和完善村务民主决策制度,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但在完善村务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理顺党员议事会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村务公开制度实施主体的错位状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008 Vol. 1 (3): 28-32 [
摘要
] (
297
) [
PDF
162KB] (
619
)
姚如青;段昆仑
杭州应从五个方面加快发展中医中药行业:一、中医和中药并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二、保护和开发同进,探索中医馆使用老建筑的模式;三、经济和文化交融,贴近普通民众中医中药的需求;四、健康和休闲结合,发展富有特色的养生保健产业;五、培养与引进并行,破解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2008 Vol. 1 (3): 33-35 [
摘要
] (
356
) [
PDF
0KB] (
25
)
开放条件下传统块状经济提升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余杭崇贤家纺产业发展为例
何利松;唐志祥;王茹华等
块状经济比较发达是杭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从余杭崇贤家纺产业看杭州市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必须破解的几个问题;块状经济提升发展的主要途径。
2008 Vol. 1 (3): 36-40 [
摘要
] (
341
) [
PDF
153KB] (
606
)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邵建
科技计划是创造知识产权的主战场,要真正发挥计划项目的作用,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良好管理。当前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导向性不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流转机制不够完善、法规体系不够健全以及科技成果的分类管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8 Vol. 1 (3): 41-43 [
摘要
] (
384
) [
PDF
112KB] (
795
)
铲除“运动”式思维的土壤
王长江
防止“运动”式思维的回潮,是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这种思维赖以发生和发展的土壤。
2008 Vol. 1 (3): 44-45 [
摘要
] (
384
) [
PDF
75KB] (
877
)
发展民主内动力是开拓党内基层民主新境界的关键
朱彦姝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是根据目前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状况和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不失时机地积极推进。其中,培育和发展民主的内动力,既是稳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起点和关键,又是党内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8 Vol. 1 (3): 46-48 [
摘要
] (
499
) [
PDF
103KB] (
806
)
宪政思维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张永伟
新世纪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及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已经确立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下一步就需要培养用宪政思维执政的基本功。
2008 Vol. 1 (3): 49-52 [
摘要
] (
328
) [
PDF
131KB] (
863
)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谭琪
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路径依赖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会发现政治参与变迁缓慢,缺乏创新。政治的发展是个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有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拉锯式的博弈,也有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较量。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创新,激发农民的政治活力。
2008 Vol. 1 (3): 53-57 [
摘要
] (
496
) [
PDF
159KB] (
859
)
张丙宣;彭兵
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实现公民表达权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也是当前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政府实践过程结合的产物——政府网站论坛,是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实现公民表达权方面的一项制度创新,这一创新对于实现公民表达权与利益要求,对于社会稳定,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及地方治理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8 Vol. 1 (3): 58-61 [
摘要
] (
430
) [
PDF
0KB] (
59
)
公推公选模式之比较研究
高阁
公推公选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地实践的探索,公推公选的影响不断扩大,正逐渐成为各省、市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方式。四川、湖北、江苏三地实践较早,对三地主要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008 Vol. 1 (3): 62-66 [
摘要
] (
329
) [
PDF
160KB] (
917
)
政策主客体博弈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失灵探析
徐敏宁
政策执行是否失灵与政策主客体的博弈互动密切相关。客体能力不足产生的“弱博弈”易助长政策执行失灵;主客体能力相当、策略对等产生的对称和谐型博弈则能有效地规制政策执行失灵,提高政策效能,促进社会和谐。
2008 Vol. 1 (3): 67-71 [
摘要
] (
462
) [
PDF
150KB] (
966
)
我国社会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浅议
张燕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和谐社会呼唤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从当今社会的公共危机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进入危机管理时代的诱因,从而提出我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2008 Vol. 1 (3): 72-75 [
摘要
] (
511
) [
PDF
146KB] (
866
)
实现教育公平的创新路径选择——将政府“多中心治理”理念引入教育改革
张婷
当前,在我国存在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差距甚大。因此,对教育公平中最为重要的起点公平需要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改变我国教育体制仍停留在单中心体制下的公、私选择层面上,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制约,打破二者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多中心理念,建立起多中心教育体制,从而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2008 Vol. 1 (3): 76-78 [
摘要
] (
391
) [
PDF
113KB] (
700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观冲突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刘富珂
伴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并相互冲突,没有普遍形成主导价值观。制度通过约束功能、激励功能、社会规范功能等调节人的活动,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并影响人的价值选择,从而为建构主导价值观提供现实基础。
2008 Vol. 1 (3): 79-81 [
摘要
] (
338
) [
PDF
107KB] (
816
)
动机作为道德评价根据不可超越
钟妹贵
对“什么是道德评价根据”的探讨,有三种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道德本质和道德评价特性决定动机才是道德评价根据。重新审视学界对动机论的诘难,益于对效果论和统一论进行客观评价。
2008 Vol. 1 (3): 82-85 [
摘要
] (
334
) [
PDF
127KB] (
794
)
人文奥运的和谐精神探析
王东海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它不仅批判继承了奥林匹克原有的超越精神,而且阐明了奥林匹克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用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来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对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人文危机以及奥林匹克自身的矛盾冲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08 Vol. 1 (3): 86-88 [
摘要
] (
323
) [
PDF
102KB] (
812
)
韩国的儒家道德及其对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吕培培
韩国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儒家道德的国家,在韩国儒家道德最重要的内容是“八德”中的忠孝礼。韩国儒家道德的特点是具有多种价值体系的支撑以及注重实际问题。对中国来说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可能而且必须弘扬儒家道德,在弘扬的过程中也要清除传统儒家道德中的封建毒素,坚持在批判中继承。
2008 Vol. 1 (3): 89-91 [
摘要
] (
349
) [
PDF
108KB] (
1011
)
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教授卖大米”事件的启示
赵晓峰
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诉求,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教授卖大米”事件的出现说明农业经营方式从石油农业型向生态农业型的转变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要面临诸多的困境。但是,该事件不断向前推行的动态发展也给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从中也可能会找到化解制约生态农业发展因素的办法。
2008 Vol. 1 (3): 92-96 [
摘要
] (
350
) [
PDF
159KB] (
798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