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秩序与整合:村落多元公共空间的型构 |
朱静辉 |
朱静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邮编:200237 |
|
|
摘要 村落多元公共空间具有强化地方认同、整合地方秩序的功能。近百年来的乡村社会变迁表明,乡土多元公共空间正在经历着结构转型。乡村社会结构从原有的民众、乡绅和国家的三元关系演变成国家与农户之间的二元关系,意味着原有乡土公共空间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治理权威的消亡。人民公社时期建立政治性社区的公共空间,是一种全能主义的治理方式,政治性社区对村落内生多元公共空间政治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的改造替代了地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乡土公共空间急需从国家与乡土内部的糅合中发育出新型的公共空间,以维系乡土社会的整合和秩序。
|
|
关键词 :
秩序,
整合,
公共空间
|
|
|
[1] 吴毅.公共空间[J].浙江学刊,2002(2). [2] 曹海林.村落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人文杂志,2004(6). [3]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4]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Massery D,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ur[M].London:Macmillan,1984. [6] 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 董磊明、陈柏锋、聂良波.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5). |
[1] |
杨银娟;柳士顺. 邻避运动中的政府框架与公众框架整合研究:一个政府沟通机制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38-44 . |
[2] |
张玉磊.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一种新的公共治理范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54-60. |
[3] |
朱海英. “二元秩序”视角下农民市民化路径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63-67. |
[4] |
申恒胜. 县域社会中的政治整合:变迁与形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58-63. |
[5] |
蒋秀玲;李棉管.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整合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61-65. |
[6] |
雷鸣. 浅析互联网对社会整合的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66-71. |
[7] |
王亮. 杭州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86-91. |
[8] |
房波. 探究当代中国城市社区自治运动的隐性逻辑——中国语境下的新诠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5): 86-91. |
[9] |
方劲松. 整合资源,提升实力,开创干教工作新局面——桐庐县干部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93-95. |
[10] |
钱永红;徐宗明;王运福;潘红旗;蔡光明. 新农村建设中民间法的整合——基于浙江省村规民约的法与文化解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1): 77-82. |
[11] |
张艳涛;. 整合力:当代中国发展新思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6): 75-79. |
[12] |
陈建荣;. 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6): 94-96. |
[13] |
周奋进. 关于城市管理执法难的法制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3): 23-26. |
[14] |
许婷;. 哈耶克的“自由与法治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4): 78-81. |
[15] |
徐祖荣. 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5): 22-2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