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应与责任:地方治理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
房亚明 |
房亚明,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方向:宪法理论、政治制度,邮编:510090 |
|
|
摘要 社会转型是我国治道变革的时代背景,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给地方治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契机。以治理主体回应性的强化为出发点,优化不同主体的功能、结构与组合,塑造以公共需求的满足为导向的治理体系,是实现地方善治的关键。治理体系的构筑应当以公民的自治能力为基础,发扬民主。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的构建,为不同治理主体比较优势的发挥、功能协调与整合提供条件。
|
|
关键词 :
地方治理,
权力结构,
回应性,
责任制,
机制建构
|
|
|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谢庆奎,燕继荣,赵成根.中国政府体制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张培元. “指缝漏沙”导致行政成本攀升[N].中华工商时报,2006-3-15. [4]曹思源.地方政府濒临破产怎么办?[N].南方周末,2008-11-6. [5] 范亚峰.治理群体性事件需要宪政新思维[J].凤凰周刊,2005(29). [6]俞可平.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N].经济观察报,2008-11-11. [7]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 Leste M. Salamon. Rising of NPO[J] .Foreign Affair, 1994,(7-8):79. [9]赖颢宁.全国有各类民间组织26万多个 政府将提供资助[N].新京报,2004-12-11. [10][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 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吕育诚.地方政府管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M].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美] 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转引自张群群.论期货市场的分散风险功能[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7(5). [14][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1] |
许天翔. 以权力结构科学化推动反腐败法治化——“反腐败法治化与权力结构科学化研讨会”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37-41. |
[2] |
张红. 主审法官责任制的法理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86-90. |
[3] |
范柏乃;胡超君. 地方治理理论视域下PPP模式在中国的运行困境及优化路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33-39. |
[4] |
李剑. “再集权化”与地方治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47-52. |
[5] |
佘纪国. 动力与逻辑:村庄权力结构民主转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6): 63-65. |
[6] |
佘纪国. 动力与逻辑:村庄权力结构民主转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5): 98-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