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三重效应及其应对 |
韩文龙,康灵烁,张瑞生 |
|
|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诞生给就业市场和劳动者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社会焦点。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技术性替代、组织性替代和分工式替代三个层面对劳动要素进行替代,从而对就业市场产生了直接冲击。同时,作为一项标志性的技术革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替代传统岗位的同时,也发挥了补偿效应和新生效应,创造了大量新兴岗位。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对劳动者和就业市场产生了综合效应,深刻改变了社会就业结构,在长期内拓宽了就业市场的增长空间。综合三重效应,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会推动中国就业市场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变革。因此,中国需要积极推进新型“轮岗制”的应用,促进劳动力在产业和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强社会保障和维持劳资关系和谐,以更好发挥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对优化就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正向作用。
|
|
关键词 :
生成式人工智能,
就业市场,
就业结构,
三重效应
|
收稿日期: 2024-07-16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2FJL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韩文龙(1984—),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康灵烁(1999—),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张瑞生(1999—),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邮编:6111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