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治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持续动员能力解析 |
黎娟娟,黎文华 |
|
|
摘要 强大的动员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政治心理学研究视角,围绕动员客体即公众如何被动员起来,探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持续强大动员能力形成的原因。借用认知—态度—行动的认知行为理论框架,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通过亲民、伟大政党的形象塑造影响公众认知,催化共意形成;通过政策调整、治理绩效影响公众的态度,实现认同聚合;通过政治吸纳,组织建设,动员策略选择影响公众的行为选择,使得公众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常态时期都能够被有效动员起来,促进行动实施。对中国共产党动员能力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巩固群众路线,增强其动员能力提供了参考。
|
|
关键词 :
政党动员,
认知行为理论,
共意形成,
认同聚合
|
收稿日期: 2022-07-02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回应性实证研究”(20CZZ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黎娟娟(1986—),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政党政治,邮编:100089;黎文华(1984—),通讯作者,江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发展研究。邮编:330022 |
[1] |
严国红,欧阳愉.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解读、面临挑战与关键路径——陈先达教授论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3): 21-29. |
[2] |
高德胜,王亚蓉. 论习近平书信的党史价值[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1): 23-29. |
[3] |
姬新军,郭世军. 党的初心使命与革命文化的互动逻辑及其时代价值[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1): 47-54. |
[4] |
高继文. 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 1(5): 10-16. |
[5] |
景向辉.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 1(3): 14-27. |
[6] |
范希春.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 1(1): 4-19. |
[7] |
任中平. 合法性+有效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双重挑战及应对方略[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 1(1): 36-45. |
[8] |
张莉,夏庆宇. 论当代西方右翼民粹主义政治潮流的本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1, 1(5): 29-36. |
[9] |
辛向阳.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1, 1(4): 12-18. |
[10] |
黄音梓. 新发展阶段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1, 1(1): 75-80. |
[11] |
李成林.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1, 1(1): 13-19. |
[12] |
邓纯东. 防疫抗疫: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应对理念、制度、举措与精神比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 1(6): 31-35. |
[13] |
张康之. 论风险社会中民主决策的可行性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 1(3): 4-13. |
[14] |
洪涛,赵晨寅. 习近平“为民”思想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 1(3): 24-30. |
[15] |
韩喜平,何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 1(2): 11-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