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论创新的前提性条件 |
张洞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310002; |
|
|
摘要 本文提出制约理论创新的前提性条件 :正确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将理论探索的触角伸向现实的深处 ,不断解决马克思所说的“苦恼的疑问” ,正确地、深刻地反醒历史 ,清楚地认识现实 ,才能明确理论创新的方向 ,一个民族只有对历史错误具有一种普遍的忏悔意识时 ,理论创新才有坚实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西方哲学 ,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的近代西方哲学史误读”的客观原因 ,反思对待西方哲学的态度 ,重视对实践理性”的研究。
|
|
关键词 :
理论创新,
现实,
忏悔意识,
实践理性
|
|
|
[1] |
韩庆祥.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聚焦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4-9. |
[2] |
蒋晓平. 实践理性:新制度主义视阈中的制度-行动关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60-66. |
[3] |
董金华;毛华栋. 微博及其拟态环境的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61-66. |
[4] |
倪德刚.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创新思想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21-25. |
[5] |
张小平. 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26-31. |
[6] |
李宓斯. 事业单位的发生:学理分析与现实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45-49. |
[7] |
张书林. 党的建设90年:重大成果、现实困境与战略设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4): 28-33. |
[8] |
张树华. 国际视域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4-9. |
[9] |
倪德刚. 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趋势[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5): 11-14. |
[10] |
史及伟. 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和基本关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5): 4-8. |
[11] |
李一. 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总体思路[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3): 59-62. |
[12] |
朱成君.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创新机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3): 44-47. |
[13] |
吕福康. 理论创新——社会变革时代“思想者”的历史责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4): 59-63. |
[14] |
郑仓元,陈兴涛.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基本轨迹和主要贡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3): 13-20. |
[15] |
陈章亮. 奏响新世纪发展的最强音——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辩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1): 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