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 1卷 4期
刊出日期:2000-07-28
论文
论文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李建国
文化产业只有在城市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 ,因为城市能为它提供文化资源、物质支持和广阔的市场 ,而且城市的创新机制能为它的发展注入活力 ;反过来 ,文化产业的兴旺能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我们必须从城市的总体规划、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注重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特殊作用等方面着手 ,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2000 Vol. 1 (4): 4-11 [
摘要
] (
429
) [
PDF
254KB] (
1062
)
加快制度创新 合理选择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杭州市城市化进程
丁琦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是实现制度创新 ,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着重解决好选择有效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发挥城市化规划的导向作用 ,培育市场化的城市化发展机制 ,改革不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创新土地利用制度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还从杭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性差异较大、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出发 ,提出了杭州市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2000 Vol. 1 (4): 12-15 [
摘要
] (
474
) [
PDF
142KB] (
684
)
杭州市建设经济强市的构想研究
马四栋,倪焱,曹玉进,章伟锋,孙晓兰,陈丽华
本文从分析杭州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入手 ,结合杭州与相关城市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阐明杭州市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其实现模式。
2000 Vol. 1 (4): 16-24 [
摘要
] (
435
) [
PDF
271KB] (
684
)
贯彻中央《决定》的一个重要部署 杭州市委党校、杭州行政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成立
杭行人
2000 Vol. 1 (4): 24-24 [
摘要
] (
414
) [
PDF
58KB] (
617
)
关于增加杭州市科技投入的战略思考
李一平
科技投入是杭州市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基本保证 ,近几年杭州市的科技投入量在逐年增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科技投入仍然不足 ,难以满足杭州市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此 ,必须站在“科技兴市”的战略高度 ,系统地研究加大杭州市科技投入强度的政策环境和重大举措 ,使杭州市的科技投入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2000 Vol. 1 (4): 25-27 [
摘要
] (
423
) [
PDF
103KB] (
997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刘自新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通常采取模仿创新、自主开发创新、合作创新、组合创新等几种模式。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在“冷门”产品、管理效率、创新成本等方面具有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 ,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更具有特殊优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 ,同时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和社会制度安排不断完善、成熟、变革的过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对政府而言 ,主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
2000 Vol. 1 (4): 28-32 [
摘要
] (
368
) [
PDF
202KB] (
918
)
第二次创业——非公有制经济的理性选择
詹建芬
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 ,非公有制经济的原有优势在弱化 ,机制在退化 ,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完成第一次创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素质已成为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突出矛盾 ,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正处在转折的关键时刻。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选择 ,既是迫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环境要求 ,又是自身求发展的理智选择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转变。
2000 Vol. 1 (4): 33-36 [
摘要
] (
405
) [
PDF
149KB] (
922
)
培训是一种投资——法国行政学院运作方式的考察与思考
安蓉泉
法国的行政学院把对公务员的培训看成是一种投资。这里的投资包括政治资源的投入 ,也意味着对效益提出很高要求 ,还要讲“产出”等等 ,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办好党校和行院有着不少启迪。
2000 Vol. 1 (4): 37-40 [
摘要
] (
436
) [
PDF
153KB] (
618
)
试论观念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杨黎源
观念变革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 ,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变革的基本形式。从观念的渐进性形式看 ,观念变革具有缓慢性、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从观念变革的爆发性形式看 ,观念变革具有突破性、彻底性的特点 ;从观念变革的具体内容看 ,观念变革是抛弃与继承的辨证统一 ;从变革的性质看 ,观念变革是观念的不断否定、更新、充实和提升。
2000 Vol. 1 (4): 41-43 [
摘要
] (
415
) [
PDF
107KB] (
906
)
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与鲁迅
蔡少薇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胡适与鲁迅的思想、著作至今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与其他先驱者一道 ,以《新青年》的团队精神相互呼应 ,共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方向 ,使白话诗和白话小说从此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他们也为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创建新型的社会与人生而协同作战。考虑到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和评论已相当充分 ,对胡适的研究则是近年才真正开始 ,故本文着重从胡适这一方面论述“五四”时期二人在文学贡献和人生观念方面的相同点 ,并初步比较了二人各自的留学生活对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
2000 Vol. 1 (4): 44-47 [
摘要
] (
383
) [
PDF
157KB] (
1209
)
简论传统人生观的两重性
赵力平
传统人生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人生观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 ,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本文分别就生死观 ,忧乐观 ,人生态度 ,人生理想 ,人伦关系 ,人生价值等方面内容 ,论述了传统人生观精华与糟粕并存 ,呈现良莠混杂、瑕瑜互见的复杂情况。认为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对传统人生观加以科学的分析、剥离 ,继承和发扬那些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内容 ,摈弃那些与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相一致的内容。
2000 Vol. 1 (4): 48-50 [
摘要
] (
406
) [
PDF
124KB] (
1001
)
宪法与政党政治:若干历史经验的考察
何力平
政党政治法律化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世界范围的变迁趋势 ,旧中国走过的道路和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经验来考察政党政治法律化的问题。
2000 Vol. 1 (4): 51-55 [
摘要
] (
462
) [
PDF
173KB] (
1008
)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党建设好
刘义安
“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有深刻的国内根源的 ,因为我们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 ,社会的风险性较以前加大。我们应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 ,“三个代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00 Vol. 1 (4): 56-59 [
摘要
] (
539
) [
PDF
128KB] (
899
)
县级党校实行聘任需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
姜北方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是县级党校实行聘任制的必要前提 ,事关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 ,以期引以共同探讨 ,把党校的考核工作搞得更好。
2000 Vol. 1 (4): 60-61,50 [
摘要
] (
539
) [
PDF
112KB] (
861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