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公务员地域回避制度的反思 |
姜裕富 |
姜裕富,中共衢州市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324002 |
|
|
摘要 地域回避是封建社会中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巩固皇权、整顿吏治的需要而确立的制度,适应了封建伦理社会现实。在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公务员地域回避的原有功能的实现失去社会基础,社会环境变迁需要制度的适应性变革。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公务员的地域回避制度必将被鼓励公务员地方化制度而替代。
|
|
关键词 :
公务员,
地域回避,
人情社会,
权力监督
|
|
|
[1] 李成友,吕新民.回避制度的产生与历史演变[J].中国公务员.1998(7). [2] 张建伟.论清前期官员的任职地方回避制度[J].满族研究.2003(2). [3] 李治亭.清朝官员任职回避[J].人民论坛.2009(9). [4] 陈刚.法治社会与人情社会[J].社会科学.2002(11). [5] 金伟锋.国家公务员法比较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6] 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3. [7] 陈光中.行政回避的难点是公务回避[N].北京日报.2007-03-09.
|
[1] |
吴思红;陈琳. 试论村“两委”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权力监督[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17-23. |
[2] |
陈志刚.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形势与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4): 23-27. |
[3] |
尤乐;周霞辉. 论普选后香港公务员制度的中立性[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4): 41-46. |
[4] |
戴涛;. 我国公务员精神的理论体系建构初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3): 29-32. |
[5] |
祝丽生;郭燕;. 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保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2): 63-67. |
[6] |
姜裕富;. 德国公务员忠诚义务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2): 68-72. |
[7] |
李楠,谢邦华. 理性解读“红顶商人”现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3): 63-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