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
周乾松 |
周乾松,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上城分校高级讲师,310003 |
|
|
摘要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关键词 :
杭州古都,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
|
|
[1] |
阎乐民. 浙江省志丛书(经济部类)初析——基于《浙江通志》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85-90. |
[2] |
徐钊虹;梅雪峰. 生态文明觉醒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新方略——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83-87. |
[3] |
徐仲伟;闵绪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原则与措施[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85-88. |
[4] |
李一凡. 论西湖意境文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6): 13-17. |
[5] |
岳世平. 发达国家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特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48-51. |
[6] |
张伟平. 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3): 22-27. |
[7] |
张晓理. 钱江流域跨行政区保护制度研究——莱茵河流域保护制度启示与借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4): 30-34. |
[8] |
陈硕颖.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3): 76-80. |
[9] |
朱明芬;李一平;楼大为;. 浙江失地农民生存状况与制度支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1): 11-15. |
[10] |
魏丽苗;. 私产入宪意义重大而深远——新宪法修正案通过两周年有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1): 88-92. |
[11] |
王国平. 保护西溪湿地 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3): 4-10. |
[12] |
王文洪,林信康,朱锡君. 普陀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2): 34-38. |
[13] |
陈跃. 在保护中求发展 在传承中求创新——浅说杭州历史建筑特色的保护与延续[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4): 25-29. |
[14] |
马丁. 试论钱塘江南岸古海塘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1): 24-27. |
[15] |
王文洪,林信康.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浙江定海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1): 28-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