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省11城市的生态位分析 |
盛世豪;郭金光 |
盛世豪,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邮编:310025;郭金光,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邮编:311121 |
|
|
摘要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在相关学者对生态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反映城市生态位的指标因子,根据城市生态位的计量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浙江省城市生态位指标因子值,并根据生态位的分析为浙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
关键词 :
生态位,
浙江,
空间组织
|
|
|
基金资助: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地方产业升级研究(项目编号:70673093)研究成果之一。 |
[1] 蒙德友、陆玉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位研究——以河南各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 [2] 许芳.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 [3] 胡春雷、肖玲.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4). [4] 朱春全.生态位势理论与扩充假说 [J].生态学报,1997(3). [5] 邱风、林学素、朱勋、陈旖、闫丰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R].浙江财经学院,2008.
|
[1] |
许光. 现代化视域下浙江省“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85-91. |
[2] |
杨宏翔;于斌斌. 产业转移-承接机制: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基于浙江纺织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36-43. |
[3] |
叶国文. 地方政治:浙江发展的一种逻辑阐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48-53. |
[4] |
阎乐民. 浙江省志丛书(经济部类)初析——基于《浙江通志》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85-90. |
[5] |
吴太胜;朱正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现代转换——以浙江的实践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31-36. |
[6] |
俞昼. 2011年度浙江省社会学年会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92-96. |
[7] |
姜方炳. 困境与出路:关于浙江建构橄榄型社会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59-65. |
[8] |
张伟平. 能源安全与能源保障体系构建策略——以浙江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86-89. |
[9] |
黄鹏进. “以自由看待发展”:“浙江模式”的解读与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82-86. |
[10] |
郑雪. 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商的嬗变——基于浙江新型农民典型个案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87-90. |
[11] |
章前明;陈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6): 84-89. |
[12] |
王立军.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创新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5): 81-85. |
[13] |
金迎春;陆江涛.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3): 53-59. |
[14] |
何显明. “省管县”改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基于浙江的个案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2): 57-62. |
[15] |
王立军.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5): 20-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