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述略与建议: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
相清平 |
相清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邮编:322100 |
|
|
摘要 网络与政治的联姻为传统的政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作为网络政治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网络政治参与,也越来越为国内学术理论界所关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成果做一概略式的梳理与总结,针对当前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对今后这一专题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
|
关键词 :
网络政治学,
网络政治参与,
述略,
建议
|
|
|
基金资助:网络时代政治参与问题研究(课题编号:05CZZ005)。②陶建钟主持的2005年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课题编号:NQ05ZF01)。③胡传明主持的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网络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的构建(课题编号:Z20802)。④中国民意调查网开展过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活动,知己知彼网进行过以“广东省广州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活动。2007年12月13日,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课题组在知己知彼网上发布关于开展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活动的讯息。⑤2006年9月28日,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发布了《中国信息网络政治发展报告》。 |
[1] 朱文通,把增强.《当代中国的“显学”》评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7(6). [2] 王方.对我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3] 陈娜.http://www.hillroad.cn/?109113/viewspace-2695[EB/OL],2009-05-12. [4] 王瑶.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19489/140166/8519842.html[EB/OL],2009-05-12. [5] 唐亚林.文汇报,2009-03-17. [6]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 [7]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4). [8] 徐美珠,李竹宇.网络时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障碍及消解[J].甘肃理论学刊,2006(1). [9] 罗迪.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N].中国青年报,2007-07-22(2). [10] 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1] 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2] 梁彩香.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13]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4] 胡善德.浅论网络政治视野中的民主建设[J].岭南学刊,2008(6). [15] 安云初.刍论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安全的负面影响[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4). [16] 邱国栋,杨梅.试析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安全的消极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17]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 [18] 刘远柱.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管理创新[J].学习论坛,2008(9). [19] 陶建钟.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条件分析及前景展望[J].学习与实践,2008(5). [20] 陶建钟.组织性:网络政治参与的新趋向—— 以某艺员杭州受阻事件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21] 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 [22] 刘文.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3(6). [23] 蒋岩岩.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4] 胡同新.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25] 昝玉林,许文贤.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19). [26] 胡春光.互联网时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5. [27] 张亚勇.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及其规范[J].求实,2007(12). [28] 徐黎明,姜艳艳.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J].理论探讨,2008(4). [29] 郭旭.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学理论,2008(8). [30] 李斌.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 [31] 陶建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6). [32] 【美】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M].托夫勒著作选[Z].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3] 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三联书店,2004. [34] 耿化敏.执政党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党史教学与研究,2005(4). [35] 张伟.以政治发展构建社会安全机制[N].学习时报,2006-07-03.
|
[1] |
祝福恩. 十八届五中全会《规划建议》的若干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16-21 . |
[2] |
陈学群. 关于推行农村住宅公寓化建设的思考——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76-78. |
[3] |
黄幼钧;李生荣;徐建英. 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5): 49-52. |
[4] |
奚素勤. 调整创新杭州市消费维权体系的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1): 24-26. |
[5] |
方清爱;方树茂;.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在基层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6): 54-58,96. |
[6] |
邹身城;. 营造休闲天堂的几点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6): 47-49. |
[7] |
安蓉泉. 行业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1): 10-16. |
[8] |
孙张芳. 浙江萧、绍地区轻纺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 1(5): 38-41. |
[9] |
邵思忠. 关于杭州市社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5): 28-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