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中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困境的生成演变逻辑——以湖北荆门农村农田水利改革实践为例 |
赵晓峰 |
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邮编:712100 |
|
|
摘要 新世纪伊始,在湖北荆门等农村地区,农田水利供给困境逐步凸显,治水的村社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家家有机井,户户有堰塘”的公共品私人化供给模式对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了极大的现实挑战。荆门水利改制的实践说明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公共品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者,是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诸种公共品之“母”,必须通过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其治理能力,并以此来完善中国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
|
关键词 :
农田水利,
税费改革,
农村基层组织,
公共品
|
|
|
[1] 陈锡文.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形势严峻[J].农机市场,2004(12):33. [2] 李芝兰、吴理财.“倒逼”与“反倒逼”——农村税费改革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J].社会学研究,2005(4). [3] 赵晓峰.“调适”还是“消亡”——后税费时代乡镇政权的走向探析[J].人文杂志,2009(2). [4] 赵晓峰.税改前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演变逻辑——兼论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的变异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