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分析 |
王新红;李志维 |
王新红,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李志维,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邮编:650214 |
|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这种用工方式具有弹性化,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欢迎,但是也带来许多实际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纠纷。结合我国劳务派遣模式实施现状,综合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及运行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劳务派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劳务派遣运行模式、加强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用工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完善和推进劳务派遣模式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
|
关键词 :
劳务派遣,
员工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
|
|
|
基金资助:昆明学院人才引进基金(YJW12005),昆明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XJW12003)资助项目。 |
[1]赵小仕.劳务派遣就业与相关问题研究[J]. 理论学刊,2006 (1). [2]徐冬梅.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南昌大学,2007. [3]董保华.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动力派遣[J].中国劳动,2006 (3). [4]莫莹.试论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培育与完善[J].法制与经济,2006 (2). [5]徐冬根、陆婷婷.美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J].中国劳动,2006(4). [6]高德健.一起劳务派遣案的处理[J].山东劳动保障,2006(1). [7]张光宇.劳务派遣女工的工伤责任由谁承担[N].人民法院报,2008-01-02. [8]苗剑东.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不容忽视[J].山东劳动保障,2004(9). [9]许亚盛.完善与推行新型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制[J].化工管理,2007(6) [10]陈志清.如何处理劳务派遣下的劳动争议问题[J].就业与保障,2008 [11]李戈.劳动者派遣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 [12]唐付强.劳动力派遣共同雇主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 [13]朱波.劳务派遣工处境亟待改变[N].江苏工人报,2007-11-16. [14]孙立平.建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思[J].现代企业,2003(6). [15]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