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何以强志:共同富裕愿景下的文化扶志机制设计研究 |
王莹,朱旭光 |
|
|
摘要 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概念,“文化扶志”是对文化扶贫的深化和升华。它是一套在治理相对贫困与促进共同富裕的辩证框架内,依托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扶志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旨在通过文化内化和精神塑造以激发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和增强其可行能力的综合性发展策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核精神与实践通路,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作为促进共同富裕方略中文化扶志机制设计的核心,深入解构文化扶志的“铸魂”“塑形”“赋能”三重作用机制,构建起旨在实现个体内在精神激励和可行能力提升的“人本”文化共富模型,勾勒出可持续共富的文化发展图鉴。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文化扶志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贡献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文化扶志治理策略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
|
关键词 :
文化扶志,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作用机制
|
收稿日期: 2024-12-20
|
|
基金资助: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促进共同富裕的文化扶志机制研究”(22LLXC22YB)、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艺术学青年项目“基于乡愁记忆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修复及功能提升研究”(20CH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王莹(1989—),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公共文化;朱旭光(1976—),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改革发展、乡村文化发展与文旅融合设计。邮编:311103 |
[1] |
刘黄娟,古丽孜巴·吐尔逊. 现代慈善工具创新:社区慈善实践模式的类型学分析——以成都市金堂县H村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5, 1(2): 46-56. |
[2] |
徐烨成,郑了了,王美青. 信仰、制度及共同富裕: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制度的本质特征[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6): 58-67. |
[3] |
刘培林,韩飞.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建设“幸福杭州”的思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6): 16-23. |
[4] |
王玲.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逻辑演进与多重变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5): 26-34. |
[5] |
王增文,张智颖. 共同富裕背景下退役军人社会保险功能的理论向度与实践路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4): 42-50. |
[6] |
李建兴. 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共同富裕——基于平等权视角的绍兴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1): 58-67. |
[7] |
阎瑞雪. 公平与均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贫富调节与分配正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1(1): 68-78. |
[8] |
潘毅刚,廉军伟,李昊. 城市共同富裕的开创性经验启示:基于杭州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6): 77-86. |
[9] |
韩文龙,晏宇翔,唐湘. 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促进共同富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5): 54-63. |
[10] |
邱浩钧,刘雪梅.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内生发展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4): 28-38. |
[11] |
和军,房夕盟. 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测度与政策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3): 75-86. |
[12] |
肖剑忠,雷舒怡. 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实践逻辑、实践模式与实践改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2): 13-22. |
[13] |
李明超,程梦莹.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市流动人口待遇管理的改革路径——基于中山、上海、杭州探索实践的对比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2): 32-43. |
[14] |
周广澜.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共同富裕效果测量研究——来自浙江的经验总结[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2): 44-56. |
[15] |
王丰,杜思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 1(1): 71-7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