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对于“国进民退”这一争议议题,应当厘清是对观点还是对现象的争议,否则无法理解数据与经验之间的矛盾。研究发现,数据上对“国进民退”的否定存在局限,因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其国有化的比率虽低,但权重巨大。“国进民退”不应当仅仅用比重分析方法加以度量,而应当从现实角度考察,它具体表现为:政府占据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的增加、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双重干预”、国有企业对民营经济的“收编”和国有资本在局部行业的扩张等多重维度。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忽视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对“人”的关注、对国家资本逻辑的片面理解,以及政府干预市场的历史传统。对此,通过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以产权制度改革带动政府—市场边界明晰、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国营经济的结构优化,以及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与支持民营企业“双管齐下”等途径,实现“国”“民”有界、协同发展,尽力缩短“国进民退”阵痛的周期。辨识“国进民退”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对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
国进民退,
政府—市场关系,
产权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
收稿日期: 2020-07-22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青年项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危机与民主调适机制研究”(17CZZ004)、中央党校一般项目“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问题研究”(2019YB006)、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17JJD81003)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冉昊,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邮编:10009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