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十八大以来,加强监督已成为一种共识,被用来作为净化政治生态、提升政府效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是最广泛同时又是相对薄弱的监督。社会上对群众监督有不少疑虑和担忧,群众监督本身在实施中也有种种偏失和不足,其需要的现实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如此,推进群众监督毕竟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只有静心定神,统一提高群众监督的认识,补正群众监督的偏失,改善群众监督所需的条件,使群众监督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
|
关键词 :
群众监督,
价值指向,
现实条件
|
|
|
作者简介: 高国舫,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政治学。邮编:310024 |
[1]祝天智.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模式的演进[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04),第47-51页. [2]黄俊尧.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J].学术探索,2005(05),第8-12页. [3]焦方红.关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4(06),第264-265页. [4]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 [5]杨波、刘锦秀.国外政治参与理论综述 [J] .甘肃理论学刊,2004(06),第10-14页. [6]郜会远.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02),第37-39页. [7]肖剑忠、黄宇.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04),第68-70页. [8]阮思余.“彭水诗案”为何无疾而终[N]. 新京报.2006-10-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