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政策效果感知与公民的政府信任——基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政策的实证分析 |
张熹珂,董丽君 |
|
|
摘要 本文基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政策的实证分析,研究公共政策效果感知与公民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从公共政策中所获得的信任感已成为地方政府绩效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经研究发现,不同的受益群体拥有不同的效果感知;公共政策的效果感知与政府信任存在正相关关系;间接感知群体的政府信任应该高于直接受益群体的政府信任;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获取市民政治信任的同时,可能会加大市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与期望。而作为政治支持的重要测量工具,政治信任与个人的特质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通过公共政策获取信任时应区分不同群体,同时应在获取市民真心服务信任和能力信任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
|
|
关键词 :
政策效果感知,
政府信任,
公共自行车
|
|
|
作者简介: 张熹珂,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董丽君,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邮编:201620 |
[1]王毅杰、乔文俊.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社会科学,2014(8),第73-79页.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4]陈朋.政治信任的域外解读——西方政治信任研究的简约综述[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4),第38-44页. [5]吴振嘉.从韧性威权到民主赋权:中国民众价值观的世代差异与政治支持[D].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2014年,第127页. [6]孟天广.转型期的中国政府政治信任:实证测量与全貌概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2),第1-10页. [7]BruceJ.Dickson,MingmingShenandJieYan,“GeneratingRegimeSupportinContemporaryChina:LegitimationandtheLocalLegitimacyDeficit”,ModernChina,Vol.43,No.2(March2017),pp.123-155. [8]XiaoboLu.“SocialPolicyandRegimeLegitimacy:TheEffectsofEducationReforminChina”,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Vol.108,No.2(May2014),pp.423-437. [9]PaulPierson,DismantlingtheWelfareState?Reagan,Thatcher,andthePoliticsofRetrenchment.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10]ArthurH.Miller,VickiL.HesliandWilliamM.Reisinger.“ReassessingMassSupportforPoliticalandEconomicChangeintheFormerUSSR.”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88:2(1994):pp.399-411. [11]JuliaLynchandMikkoMyrskyl?.“AlwaystheThirdRail?PensionIncomeandPolicyPreferencesinEuropeanDemocracies”,ComparativePoliticalStudies42(8)(2009):pp.1068-1097. [12]XiaoboLu.“SocialPolicyandRegimeLegitimacy:TheEffectsofEducationReforminChina”,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Vol.108,No.2(May2014),pp.423-437. [13]LianjiangLi,“PoliticalTrustinRuralChina”,ModernChina,Vol.30,No.2(April2004),pp.228-258. [14]宁国良、罗立.公共政策公信力:构建政府信任的重要维度[J].政治学研究,2012(6),第108-114页. [15]董安琪.公共政策执行模式转换与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D].东南大学,2008. [16]卢海洋、郑逸芳、黄靖洋.公共政策满意度与中央政府信任——基于中国16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8),第92-99页. [17]AndreaLouiseCampbell,“PolicyMakesMassPolitics.”AnnualReviewofPoliticalScience15(1)(2012):pp.333-351. [18]PaulPierson,DismantlingtheWelfareState?Reagan,Thatcher,andthePoliticsofRetrenchment.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19]RafaelDiTella,SebastianGalianiandErnestoSchargrodsky.“RealityversusPropagandaintheFormationofBeliefsaboutPrivatization.”JournalofPublicEconomics,Elsevier,96(5)(2012):pp.553-567. [20]XiaoboLu.‘SocialPolicyandRegimeLegitimacy:TheEffectsofEducationReforminChina’,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Vol.108,No.2(May2014),pp.423-437. |
[1] |
和军,张依. 国外政府监管创新实践与研究新进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 1(5): 55-60. |
[2] |
陈佳俊. 群团组织改革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基于历史经验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 (3): 72-78. |
[3] |
和军,祝敏.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监管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4): 53-59. |
[4] |
杨雪锋,何兴斓,金家栋. 邻避效应的行为逻辑、多重困境及治理策略——基于垃圾焚烧规划选址情景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2): 48-54. |
[5] |
杨银娟,柳士顺. 社会运营许可的获取机制及对我国邻避效应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6): 42-49. |
[6] |
周盛. 参与式治理的偏好分歧与共识形成机制——基于行为实验的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4): 45-51. |
[7] |
邹伟;史春玉. 解决街区公共服务困境的多路径模型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47-54. |
[8] |
杨银娟;柳士顺. 邻避运动中的政府框架与公众框架整合研究:一个政府沟通机制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38-44 . |
[9] |
黄小钫. 论国家治理的民主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39-44 . |
[10] |
李韬;吴思红. 理性官僚制建构与中国行政文化转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40-46 . |
[11] |
刘静;韩冰.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6): 42-47. |
[12] |
张玉磊.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一种新的公共治理范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54-60. |
[13] |
李紫娟.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4): 15-19. |
[14]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3): 40-46. |
[15]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2): 50-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