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建睦邻:社区治理的一种新探索——以江苏宜兴X社区为例 |
王顺 |
王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与社区党建。邮编:200237 |
|
|
摘要 社区发展转型是基层党建实践创新的动力来源。X社区党建睦邻模式以党建嵌入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服务民生为目标,不断完善党建睦邻的运作机制,并通过重新定位政党功能,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培育公共性凸显公民性,通过发挥党建嵌入性功能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通过培育社区认同实现社区共同体的维系,其价值依归就是要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基础上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睦邻自治。
|
|
关键词 :
社区治理,
党建,
公共性,
自组织,
社区认同
|
|
|
[1]林尚立.民间组织的政治意义:社会建构方式转型与执政逻辑调整[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4]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探索,1993(1). [5]林尚立.合理的定位:社区党建中的理论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0(11). [6]陈平.社区工作如何实现转型发展[J].江南论坛,2015(4). [7]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 [8]李友梅等.静静的变革——上海浦东嘉兴大厦楼宇党建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梁妍慧.从“行政化”到“社会化”——创新城市社区党建领导方式[J].理论视野,2012(11). [10]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11]转引自赵欣,范斌.敦亲睦邻:社区公共空间的分类运行机制与共同体构建[J].晋阳学刊,2014(6). [12]李冰.党员自我身份认同与党员形象建设[J].领导科学,2012(8). [13]秦树理,王东虓,陈垠亭.公民意识读本[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14]吴猛.社区协商民主: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15]转引自赵欣.授权式动员:社区自组织的公共性彰显与国家权力的隐形在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6]徐晓军.城市社区自治与特色社区[J].唯实,2003(3). [17]朱健刚.社区组织化参与中的公民性养成——以上海一个社区为个案[J].思想战线,2010(2). [18]郭于华,沈原.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开放时代,2012(2). [19]吴海红.“楼组党建”:社区党建资源整合的经验与启示——以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社区为例[J].探索,2009(4). [20]陈伟东,李雪萍.社区自组织的要素与价值[J].江汉论坛,2004(3). [21]闵学勤.社区认同的缺失与仿企业化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08(9). [22]郑杭生.破解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难题——从社会学视角看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J].学习与实践,2008(7). [23]舒晓虎,陈伟东,罗朋飞.“新邻里主义”与新城市社区认同机制——对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和谐新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4). [24]张昱.社区自我调节及其实现[J].中国社会工作,2013(12). [25]田毅鹏.后单位时期社会的原子化动向及其对基层协商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15(6). |
[1] |
曹力铁. 发挥浙江基层党建优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26-30 . |
[2] |
张祖钧;程恩富. 习近平反腐防变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宗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20-26. |
[3] |
郎晓波. “乡—城”迁移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社区治理研究——浙江的个案及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68-72. |
[4] |
雷云. 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12. |
[5] |
冯小. 发展主义逻辑下的村庄治理——基于皖北A县“富人治村”现象的分析①[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68-73. |
[6] |
刘晓根. 对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思考——基于江西的调查[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26-30. |
[7] |
田先红. 中农阶层兴起与农村党建社会基础的变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10-16. |
[8] |
张超.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述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89-96. |
[9] |
孙英臣. “微时代”的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关于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调研报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15-22. |
[10] |
薛小荣;陆旸. 准确把握党建网功能推动网络党建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23-28. |
[11] |
胡序杭. 以基层党建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基于杭州市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28-33. |
[12] |
陈国营;何晓柯. 论公共管理的二重性:“公共”和“管理”的冲突与整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39-43. |
[13] |
陈宇. 新时期杭州社区建设的成就与特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57-61. |
[14] |
王忠民. 杭州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的几点探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88-90. |
[15] |
郭亚丁. 执政党的建设与国家政治力的增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29-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