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日益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全局。由于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新属性、新特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回应挑战,通过创新和构建适合网络社会特点和契合网民需求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完善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平台,坚持网络社会正确舆论导向等措施,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网络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
|
关键词 :
网络社会,
网络安全,
意识形态建设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15ZDA006)、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2016DJQ02)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王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网络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邮编:650500 |
[1][德]马克思、[英]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德]马克思、[英]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季广茂.意识形态[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莹莹、郝正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5-21. |
[1] |
姜方炳. 信任危机的“中国式问题”:文化脱序与网络重构——以转型中国加速网络化为分析背景[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56-62. |
[2]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3): 40-46. |
[3]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2): 50-56. |
[4] |
邓志强. 网络社会学何以可能?——社会学视角下网络社会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1): 70-76. |
[5] |
唐婷;李朝阳. 微博传播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4): 58-6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