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衰败与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重构——基于浙江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性思考 |
汪锦军;丁丁 |
汪锦军,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服务与地方治理。邮编:311121;丁丁,新昌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邮编:312500 |
|
|
摘要 就城乡发展格局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于乡村社会是把双刃剑,城市周边的乡村因为城市化扩张而逐渐成为城区的一部分,而大多数的郊区和边远乡村则面临衰败的境地。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探索新型的政社互动形式、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求乡贤回归与基层精英资源的重新整合,在某种意义上正在重构乡村社会的治理资源,以回应乡村衰败问题。这种回应性探索也在某种意义上昭示了未来乡村走向善治的路径:在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整合政府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并探索城市与乡村的多元对接机制,使衰败和边缘化的乡村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理之路。
|
|
关键词 :
乡村社会,
治理,
重构,
政府
|
|
|
基金资助: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1XSYN22)的成果。 |
[1]卢福营.治理村庄:农村新兴经济精英的社会责任——以浙江省永康市的私营企业主治村为例[J].社会科学,2008(12). [2]何啸鸣.精英流失背景下乡村治理对策研究——以江西A村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熊易寒.“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4]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张晓冰.农村乡镇发展的体制性困境与出路——来自一个基层干部的体验与思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张芳山、熊节春、康乐荣.“后乡村精英”时代乡村治理的潜在风险与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11). [7]贺雪峰.乡村治理中的“搭便车”问题[J].社会学家茶座,2007(1). [8]贺雪峰.农村的希望在于乡村建设[J].安徽决策咨询,2003(8). [9]农淑英.乡村传统文化现实境遇与发展机会——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J].人民论坛,2015(3). [10]郑冬有.乡村精英的回归:乡治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MPA学位论文,2010. [11]李人庆.依法治村如何实现——宁海小微权力清单改革的有益探索[N].宁波日报,2015-02-17. [12]陈思雅.温州清理基层组织机构牌子[N].温州日报,2014-10-14. [1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4]金根.传统乡规民约的价值、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15]陈红雷、潘锋、郑李赞.慈孝仙居:传统文化情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16]上虞区委书记孙云耀.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EB/OL].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xj_pd/xgzt/jcgz/gdgz/201601/t20160127_3114746.shtml.2015(5). |
[1] |
范希春. 习近平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3): 4-12. |
[2] |
龚上华. 以“阳光村务”夯实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杭州市余杭区塘栖村的探索和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3): 56-62. |
[3] |
黄丽萍. 网络舆论场空间结构及其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3): 63-67. |
[4] |
邹焕聪.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承接主体法治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3): 68-73. |
[5] |
占建青. 协同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有效教学的路径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3): 80-84. |
[6] |
张康之. 论基于信息的社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4-12. |
[7] |
李汉卿;王文倩. 地方政府公司化:环境群体性事件生发的体制解释——基于启东事件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32-38. |
[8] |
刘力锐;边正. 网络问责的法律风险与权力规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50-55. |
[9] |
汪筱兰. 多中心治理 “五水共治”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62-68. |
[10] |
董敬畏. 权利冲突与城市社会公共性重构——以杭州市ZJ小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69-74. |
[11] |
王萍;刘诗梦. 从智能管理迈向智慧治理——以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智慧社区”为观察样本[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75-81. |
[12] |
俞春江. “电视问政”的社会协商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以杭州电视台《我们圆桌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89-96. |
[13]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34-41 . |
[14] |
童志锋. 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集体抗争的政治管制及其逻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31-37 . |
[15] |
杨银娟;柳士顺. 邻避运动中的政府框架与公众框架整合研究:一个政府沟通机制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38-4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