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对内生性矛盾。当前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此伏彼起的频发态势,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可以说,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地方政府公司化的负外部效应之一。抑制地方政府公司化的负外部性的关键在于平衡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地方政府公司化体制在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但是随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地方社会治理危机的出现,昭示着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发展体制需要转型,这也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
|
关键词 :
地方政府公司化,
环境群体性事件,
压力型考核,
财政分权,
权利意识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都市圈应急联动的协同能力研究”(13CGL131)以及2011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利益传输与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研究”(沪教委人〔2011〕87号)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李汉卿,法学博士与中国研究博士(日本),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政治、基层治理;王文倩,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公共治理。邮编:201620 |
[1]赵树凯. 农村发展与“基层政府公司化”[J].中国发展观察,2006(10). [2]张占斌. 地方政府公司化“反思”[J].决策,2006(11). [3]马雪彬、马春花. 地方政府公司化行为解析[J].经济与管理,2011(10). [4]张有富.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及其化解[J].传承,2010(11). [5]华智亚. 风险沟通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人文杂志,2014(5). [6]丁婷婷. 江苏南通决定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7-28/4065167.shtml. [7]赵树凯.地方政府公司化:体制优势还是劣势?[J].文化纵横,2012(2). [8] P. M. Sandman. Risk Communication: Facing Public Outrage[J].EPA Journal, 1987(11). [9]胡美灵、肖建华.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与治理[J]. 求索,2008(12). |
[1] |
胡重明. 从“有准备的社区”到“有准备的城市” ——对杭州市上城区公共安全治理经验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61-67. |
[2] |
卢芳霞. “枫桥经验”与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54-59. |
[3] |
赵晓峰;何慧丽. 合作化还是组织化?——“国家、市场与农民”关系框架下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变革路径的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5): 38-43. |
[4] |
熊光清. 中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由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5): 51-55. |
[5] |
斯国新. 浙江省近郊区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对策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2): 72-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