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面对居民需求日益分化、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基层治理挑战,如何让智能技术助力社区治理,成为了近年来地方政府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西湖区三墩镇“智慧社区”治理创新为观察样本,分析了“智慧社区”建设如何实现推动社区治理从智能化管理迈向智慧化社区治理实践,认为智慧社区治理有助于增强社区治理网络、优化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扩大社区居民参与。与此同时,推进智慧社区治理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社区参与主体单一、社区角色多重冲突等系列问题。
|
|
关键词 :
智慧社区,
智能管理,
智慧治理,
治理创新
|
|
|
基金资助:2016年度民政部“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和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观察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王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社区治理;刘诗梦,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11122
|
[1]李国青.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2]张彭、王轶斌、沈玉梅、李若思.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3]陈国立.智慧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与关键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4]吴胜武.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三江论坛,2013(3). [5][美]达雷尔·韦斯特.数字政府:技术与公共领域绩效[M].郑中扬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张丙宣、周涛.智慧能否带来治理——对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冷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16(1). [7]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杨贵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东南学术,2011(1). [9]吴素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逻辑与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5(2). [10]付诚、王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11). [11]田毅鹏、张帆.转型期社区组织的科层化及其走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12]Raymond Williams.Towards 2000[M].London:Chatto and Windus Ltd Publishers,1983. [13]Ralph P.Hummel.The Bureaucratic Experience: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M].New York:M.E.Sharpe,2007. [14]边正.智慧治理:技术治理和制度治理的内在作用逻辑[J].理论研究,2016(7). [15]Andres Rasche,G Lenssen.Collective Governance 2.0[J].Corporate Governance, 2010,10(4). [16]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1). [17]陈荣卓.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经验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1). [18]Richard Davis.The Web of Politics: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9]Robert A.Dahl.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M].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20]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21]陈天祥.城市社区治理:角色迷失及其根源——以H市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5). [22]杨异、王续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3]David Rebollo-monedero,et al.Reconciling Privacy and efficient Utility Managemeng in Smart Cities[J].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2014,25(1). [24]郁建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25]贺建军.社区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种社会企业的观察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5(4). |
[1] |
汪筱兰. 多中心治理 “五水共治”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62-68. |
[2]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60-68 . |
[3] |
张康之.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承认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4-14. |
[4] |
课题调研组. 以党政“善治”应对基层社会治理新挑战——杭州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问题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4): 77-84. |
[5] |
洪沁川. 亲社会视角下自愿工作的动因研究——以北京大学BBS版务组为对象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3): 79-86. |
[6] |
丁开杰. 农民工社会服务的第三方供给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2): 37-42. |
[7] |
陈宇. 新时期杭州社区建设的成就与特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2): 57-61. |
[8] |
常敏.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复合主体中的权责边界研究——以杭州的实践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1): 81-85. |
[9] |
卢芳霞. 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径与模式初探——以“枫桥经验”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5): 62-66. |
[10] |
郎晓波;俞云峰.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组织优势及路径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5): 50-54. |
[11] |
斯国新. 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下的维稳工作思路研究——基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情况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5): 67-71. |
[12] |
王莹. 社区民主与海星型社区网络的创建和发展——对北京回龙观社区网运作方式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3): 86-89. |
[13] |
王明;. 关于集镇社区居民娱乐方式的思考——以A集镇社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7(5): 66-71. |
[14] |
陈觅;.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初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7(5): 72-74. |
[15] |
古小波作;. 浅议下岗失业人员的社区援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7(3): 93-9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