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观念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
杨黎源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315012; |
|
|
摘要 观念变革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 ,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变革的基本形式。从观念的渐进性形式看 ,观念变革具有缓慢性、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从观念变革的爆发性形式看 ,观念变革具有突破性、彻底性的特点 ;从观念变革的具体内容看 ,观念变革是抛弃与继承的辨证统一 ;从变革的性质看 ,观念变革是观念的不断否定、更新、充实和提升。
|
|
关键词 :
观念变革,
渐进性,
爆发性
|
|
|
[1] |
刘杨. 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及其变迁——以粤北佛县①刘氏宗族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51-59 . |
[2]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60-68 . |
[3] |
王相华. “十三五”时期促进浙江文化消费升级的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81-86 . |
[4] |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55-63 . |
[5] |
袁松. 监管与反制:乡镇政权与“老板村官”群体的权力互构——以浙中吴镇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64-71 . |
[6] |
郎晓波. 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与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实践样本[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84-90 . |
[7] |
贺雪峰. 上海的农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4-10 . |
[8] |
张丙宣;苏舟. 乡村社会的总体性治理——以桐乡市的“三治合一”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47-53 . |
[9] |
桂华. “东部地区”村级治理的类型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54-60 . |
[10] |
林辉煌. 从危险管理到风险治理——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转换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61-67 . |
[11] |
刘晨;古沁. 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的生成与集体反抗的条件——基于W市“8·10事件”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2): 67-73. |
[12] |
扈映;宋燕敏;陈伟鑫. 农村征地拆迁中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兼论村庄治理中管理与监督环节的缺陷与改进方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1): 63-70 . |
[13] |
刘锐. 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某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1): 71-77 . |
[14] |
唐魁玉;刘冬.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6): 69-74. |
[15] |
张康之.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承认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4-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