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视界中的人类“原罪”及其解脱的途径 |
车洪波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科学系哲学教研室!100029; |
|
|
摘要 人类产生,主体客体分离后,对象化世界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困惑 与烦恼。宗教“原罪”说曲折地反映了这一现象,并将“德行实践” 作为赎罪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哲学眼界中“原罪”的合 理性以后,指出解脱原罪的途径只能是实践。实践作为人类解脱 “原罪”的唯一途径的具体根据表现在,一是实践是伴随人类到永 远的活动,二是实践是主客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三是实践是主体 “知己知彼”的唯一活动,四是实践浓缩着人类的全部追求。
|
|
关键词 :
人类“原罪”,
实践,
解脱途径
|
|
|
[1] |
沈在蓉. 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切实提升青年干部素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84-89 . |
[2] |
姚如青.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开发权: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基于杭州市“留地安置”模式的观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6): 48-52. |
[3] |
田孟. 中观视角: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机制研究——以农村区域差异理论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73-79. |
[4] |
胡序杭.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3): 16-21. |
[5] |
王艳玲;梁明. 自媒体时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3): 74-78. |
[6] |
王世谊;刘希刚. 非公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市三胞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20-25. |
[7] |
蒋晓平. 实践理性:新制度主义视阈中的制度-行动关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60-66. |
[8] |
卢旭东;丁伟. 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80-84. |
[9] |
高国舫. “以德为先”用人机制的实践偏差及其矫正[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6): 9-14. |
[10] |
王雅君. 新型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实践价值与扩展方向——以杭州市宁围镇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6): 61-65. |
[11] |
阮雯. 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救助的实践和创新——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6): 91-95. |
[12] |
李静;柯卉兵. 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4): 43-49. |
[13] |
陶富源.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4): 67-72. |
[14] |
付建军. 农村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一种个案经验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2): 22-25. |
[15] |
周红云.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质与政府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的杭州经验与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5): 55-6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