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作用方式的特点及其启示 |
车洪波,郑俊田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 教授100029;教授100029; |
|
|
摘要 文化的作用方式具有的两个特点 ,一是弥漫状的“场”效应。文化的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核心文化 ,即“核文化”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二是以柔克刚的“太极”效应。柔性、平等和引导的方式是文化得以深入人心的。而判断最终决定文化强、弱的标准 ,应是看该文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人性”。当前 ,要发挥好文化的教化作用 ,提升我国的文化力 ,一是要改造和清理文化场 ,正确确立文化场的“核文化” ,二是要采取自然、和谐、贴近人民的教化方式 ,三是要加大对文化力的研究 ,提升文化力的作用。
|
|
关键词 :
文化,
作用方式,
“场”效应
|
|
|
[1] |
王相华. “十三五”时期促进浙江文化消费升级的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81-86 . |
[2] |
张志元;郑吉友. 劳模文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78-83 . |
[3] |
李韬;吴思红. 理性官僚制建构与中国行政文化转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40-46 . |
[4] |
安;顺. 批判的再批判:“文化工业”与“消费社会”批判的理论限度[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84-89. |
[5] |
刘志军;王宏;季程远. 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 86-96. |
[6] |
郭凯钧. 优秀节俗文化的现状及其精神价值的传承传播——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91-96. |
[7] |
张莉;徐家林.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权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85-89. |
[8] |
章伟良;沈小勇. 新时期杭州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90-96. |
[9] |
谢昌余.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83-88. |
[10]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11] |
侯发兵. 金里卡少数群体集体权利思想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53-58. |
[12] |
鲁敏. “杭州经验”的文化解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80-84. |
[13] |
郎晓波. 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当代演变:比较韦伯与桑巴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81-86. |
[14] |
张小平. 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26-31. |
[15] |
曹文彪. 试论文明的精神本性——兼论中西文化之差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72-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