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小平执政思想与“和而不同”理念 |
胡振平 |
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200020; |
|
|
摘要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 ,但是从其言行之中已经可以看到形成了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就意味着对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自觉。共产党执政搞建设 ,就要求稳定、求团结、求发展。而稳定、团结和发展既要靠领导者的为公为民的执政理念 ,也要有坚强而又灵活大度的执政能力 ,更要靠民主法制的建设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应当是其最为基本的精神。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 ,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在执政理念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 ,而且有着不少新的发展。江泽民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
|
|
关键词 :
邓小平,
执政思想,
和而不同
|
|
|
[1] |
郑仓元;. 继承和创新:江泽民和邓小平发展观之比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5): 19-27. |
[2] |
高国舫;.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超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5): 46-49. |
[3] |
董建萍.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4): 50-55. |
[4] |
徐丽雅,顾耀德. 邓小平理论为浙江人口与计划生育开创了新局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2): 49-54. |
[5] |
陶舒亚.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6): 57-58,93. |
[6] |
许圣元.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3): 9-11. |
[7] |
王铁明,冯治,许宗元.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2): 10-14. |
[8] |
罗一华. 试论邓小平的人生态度[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5): 82-84. |
[9] |
郑仓元,陈兴涛.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基本轨迹和主要贡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3): 13-20. |
[10] |
陈雁. 论邓小平实事求是理论的科学内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1): 17-21. |
[11] |
吕建云.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6): 31-33. |
[12] |
倪侃. 毛泽东、邓小平农民观之比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3): 6-9. |
[13] |
郑宏卫. 邓小平的真理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3): 10-11. |
[14] |
彭刚. 从价值观角度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2): 54-57. |
[15] |
何显明. 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1): 16-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