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发生机制 |
刘新全 |
刘新全,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邮编:27716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检视与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13YJC710030)的阶段性成果与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项目“推进墨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
|
|
摘要 在教育实践中,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线性的“传播—接受”关系,而是基于个体化的接受发生机制,对教育内容予以择取、整合与接受,其本质是教育影响与接受者对教育内容的交互建构。教育影响和接受者的主体特征的交互方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发生机制主要有:由教育内容的理论品质而发生的信仰追求、因教育内容的效用而发生的利益衡量、因认同教育者而发生的榜样效仿、因权力规制而发生的奖惩趋避和因群体影响而发生的氛围依从等。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发生机制的具体特点,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和接受者的自律水平,促进接受发生机制从外在规制向主体自觉的转化。
|
|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检视与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13YJC710030)的阶段性成果与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项目“推进墨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 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真理的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5] 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6]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毛泽东人生纪实(上)[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7]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8] 王永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9] 周恩来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0]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 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 [12] 刘卫红,冉瑞琳.大学生需要现状的新特点——对重庆市6所高校1139名大学生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3] [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唐震.接受与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6] 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1). [17] 陈英涛,等.论政治认同中理性的局限及非理性的作用——以大学生政治认同为例[J].东南学术,2012(1). |
[1] |
郑承军. 论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4-9 . |
[2] |
胡序杭. 创新农村基层纪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10-15 . |
[3] |
姜慧颖;杜洪梅. 国外主要政党党员退出机制及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16-20 . |
[4] |
张万杰. 季米特洛夫:从国内革命者到共产国际地区领导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21-27 . |
[5] |
曹瑞涛. 戴笠的“忠诚之术”[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28-33 . |
[6]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34-41 . |
[7] |
阮雯. 特大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比较与借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42-48 . |
[8] |
李国祥. 关于我国粮食形势变化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49-52 . |
[9] |
卢学法;段文斌. 中国产业结构关联特征与经济波动——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53-65 . |
[10] |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66-71 . |
[11] |
李传军.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72-77 . |
[12] |
沈在蓉. 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切实提升青年干部素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84-89 . |
[13] |
陈中权. 略论儒道禅的共通性[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6): 90-97 . |
[14] |
刘建军. 论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形态[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4-12 . |
[15] |
邸乘光. 学习贯彻党章是“第一位的要求”——学习习近平关于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论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13-2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