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社会实践力量的科学技术——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 |
李三虎 |
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士510070; |
|
|
摘要 目前大多数文献在讨论到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时 ,一般都基于科学技术价值中立这一前提将其还原为一种生产力功能理论。但全面、协调和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毕竟为重新理解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使人们能够将其置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及其当前实践中来加以探讨 ,由此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两个命题存在着较大的解释柔性 ,它们实际上包含了某种科技社会整体论含义。在这种意义上讲 ,可以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把科学技术看作一种负荷价值的社会实践力量 ,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求避免目前一切不利于人民利益和生态环境健康进化的技术经济行动
|
|
关键词 :
科技社会整体论,
第一生产力,
知识分子,
科学发展观
|
|
|
[1] |
雷云. 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9-15 . |
[2] |
庞元正. 深入理解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11-17. |
[3] |
方世南. 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70-74. |
[4] |
陈锦其. 浙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意义和完善策略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6): 17-22. |
[5] |
陈建一. 提升文化自觉 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5): 61-66. |
[6] |
陈章亮;.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释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5): 28-33. |
[7] |
李士谦;陈士兵;. 要重视政治成本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2): 54-57. |
[8] |
范存滨;臧伟;. 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及其时代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1): 84-87. |
[9] |
周乾松;.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精神的学习体会[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6): 4-9. |
[10] |
王小燕,戚震南. 有关萧山区知识分子现状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5): 36-40. |
[11] |
陈汉荣.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公平问题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6): 51-56. |
[12] |
姜师庆. 科学发展观学习与思考四则[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4): 15-19. |
[13] |
陶济. 论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3): 34-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