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网络跨文化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姿态 |
陈中权 |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函授部 主任、副教授325027; |
|
|
摘要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跨文化传播的网络时代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往的方式 ,并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本文着重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 ,并指出网络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应有的姿态。
|
|
关键词 :
互联网,
网络文化,
传统文化
|
|
|
[1] |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66-71 . |
[2] |
李美希;胡晓红. 论习近平的互联网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21-25 . |
[3]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0-46. |
[4] |
刘永根. 互联网改变生活:嵌入性及作用空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32-36. |
[5] |
雷鸣. 浅析互联网对社会整合的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66-71. |
[6] |
安耕. 简析中国互联网中的信息权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4): 62-68. |
[7] |
詹真荣;刘阳. 世界典型国家互联网监管实践及其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46-51. |
[8] |
詹真荣;刘阳. 世界典型国家互联网监管实践及其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97-97. |
[9] |
李一. 网民群体互动及其对社会稳定的促进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5): 68-72. |
[10] |
茹世青.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66-69. |
[11] |
张伟平. 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3): 22-27. |
[12] |
金玲.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谈李约瑟难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3): 95-96. |
[13] |
叶英. 互联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对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2): 66-69. |
[14] |
李永刚. 浙江现代经济增长与传统文化理性——对经济与文化内在关联性的一个大样本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6): 8-12. |
[15] |
陈宁. 杭州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6): 24-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