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精神与杭州人文精神的相互激荡 |
范正宇;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
|
|
摘要 既往的“内生型”经济模式,不过是市场经济前期探索中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创业模式,即扩展或放大了的温州模式。原16字浙江精神,也是基于这一民间创业模式的经验概括。酝酿12字新浙江精神的思想背景,与浙江模式所面临的转型背景,恰好构成发展逻辑与发展历程的一致:一方面,以温州为代表的原浙江模式已经潜力殆尽,难敷经济结构升级与平衡发展之所需;另一方面,曾受温州模式启迪又超越了温州模式、较好兼顾了创业与生活关系的杭州“和谐创业模式”,业已提供了发展模型的转型喻示。浙江精神与杭州人文精神的相互激荡,其实反映了省域经济内部两种创业模式的相互砥砺。而整个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将期待这两种模式如何实现新的综合。
|
|
关键词 :
地方精神,
创业模式,
模式砥砺,
人文激荡
|
|
|
[1] |
王亮. 杭州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86-91. |
[2] |
何关新. 杭州市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5): 82-86. |
[3] |
郭立伟;沈满洪;魏;楚. 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SWOT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3): 30-36. |
[4] |
刘自新.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18-23. |
[5] |
胡征宇;.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关于杭州经济社会结构和运行若干特色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6): 26-30. |
[6] |
马丁;.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6): 31-35. |
[7] |
马丽平. 第三只眼看苏州模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5): 66-70. |
[8] |
马秀贞,刘文俭. 青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做法与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5): 71-74. |
[9] |
陈立旭. 计划经济边缘与当代浙江文化精神[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4): 30-38. |
[10] |
史晋川. 抓住杭州经济发展的特殊机遇[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1(1): 22-24. |
[11] |
郭东风. 差异化:夯实杭州发展支撑点的战略选择——关于深化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6): 21-25. |
[12] |
陈宇. 杭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本校2004年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讨论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5): 32-35. |
[13] |
徐钊虹. 关于临安行业发展的再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4): 35-36. |
[14] |
刘文俭. 名牌战略与青岛经济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4): 77-80. |
[15] |
童章成. 发达地区非营利组织发展政策支持问题研究——以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3): 54-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