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挥公共政策协调功能 |
岳海鹰; |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0234; |
|
|
摘要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审视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功能,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实现尤其需要发挥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并以政策过程为标准提出了增强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的途径。
|
|
关键词 :
和谐社会,
公共政策,
协调,
公民参与
|
|
|
[1] |
李传军.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72-77 . |
[2] |
黄红华;宋思扬. 县级党政部门间的网络关系与协调机制——基于浙江省D县127个“领导小组”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45-54 . |
[3] |
冉昊. 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市场化变迁的经验分析——基于一个三维框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2): 43-49. |
[4] |
李传军. 论网络民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定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8-83 . |
[5] |
黄少华;袁梦遥. 网络公民参与:一个基于文献的概念梳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64-69. |
[6] |
黄大熹;邹娉婷;莫桑梓.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困境探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56-61. |
[7]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8] |
方世南;何卫星.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体制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12-16. |
[9] |
赵光勇;赵红峰. 经由“参与”获致“治理”——参与式治理与杭州“民主促民生”机制研究报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33-39. |
[10] |
路向峰;高宏利.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103-103. |
[11] |
刘剑雄;朱雄兵. 技术移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趋势[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6): 10-16. |
[12] |
陈锦其. 浙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意义和完善策略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6): 17-22. |
[13] |
杜英歌. 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的比较与评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6): 42-47. |
[14] |
高信奇.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合法性危机的表征、后果及消解之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24-28. |
[15] |
周雅鹏. 以“网络舆论监督”推动当代中国“公民的有序参与”[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92-96. |
|
|
|
|